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技术分享 >

【中国梦·践行者】罐车熔接工的真实一天:汗水与焊花齐舞 一天用完200根焊条

导读:

未来网(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贺卓辉 见习记者 朱延生)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罐车里,戴

未来网(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贺卓辉 见习记者 朱延生)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罐车里,戴着防毒面具,呼吸着浓度仅有23%的氧气。此时,罐车外的温度是38摄氏度,罐内则飙升至50摄氏度。他的身上穿着一件冬天才会穿的高领长袖棉毛衣,还套着一件密不透风的长袖阻燃服。熔接工陈晨全身每个毛孔流淌的汗水就像他手上的焊花一般散开。

在南昌南车辆段鹰潭检修车间(下简称,“鹰潭检修车间”)里,熔接工陈晨和他的两名监护黄小平和吴水生,正在为一辆标记出故障的罐车进行检修。“罐体内的焊接,没有机械化,需要人工才可以完成修复。”鹰潭检修车间主任雷勇告诉未来网记者。“陈晨这一干就是13年。2016年陈晨入党并担任了熔接工副工长。”

“除了热,另一个是闷。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一点风都没有,你就会感觉呼吸不畅。”陈晨表示,罐子里“就这么一点儿空气”。

全副武装的陈晨准备入罐作业。 卢香莲供图

“退伍的人更能吃苦耐劳”

“你还能再坚持吗?”黄小平盯着从罐口一直冒出来的刺鼻浓烟,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3分钟了,此刻陈晨在下面什么状况,他和一同在罐口负责监护的的同伴吴水生无法确定。

“还行。”陈晨回复,有时他会“嗯”几声,表示还可以继续。此刻,黄小平和吴水生稍微松了口气。

“最长15分钟,必须要从罐子里出来。”黄小平说道,“如果由于缺氧或脱水,陈晨感到身体不适,我们会用安全绳把陈晨拽出来。庆幸,到目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意外’。”

陈晨在工友的帮助下正在进入罐中。 卢香莲供图

鹰潭检修车间有一套安全制度:三人作业,呼唤应答,确保人身安全。

“我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上,他们是不能开小差的。”陈晨表示,当自己在罐内作业时黄小平和吴水生“神经时刻紧绷”。

170公分,体重75公斤的陈晨,脸型瘦小,头上总会戴着一顶黑帽。每次检修,他都要“全副武装”起来。从为方便在黑暗中工作的头灯、可以覆盖整张脸的焊接用防护面罩、定期更换滤芯的防毒面具,再到长袖阻燃服、一个月要换4、5的皮革手套、每年更换的劳保鞋,最后是防止意外的安全绳。整套装备总重不低于10斤。

陈晨下罐前,“水牛大哥”吴水生会将最重的安全绳扛上来,而黄小平会用黑胶通风管给罐体内部通风,经测氧仪测定,罐中的氧气浓度在18%到23%后,才能让陈晨入罐。在离地3米高的罐车顶上,黄小平和吴水生除了随时要留意陈晨之外,也得留心自己别从罐车顶上掉下去。

对于陈晨来说,黄小平和吴水生是他的“生死搭档”。

“我相信我的两个监护,上班是同事,下班就是好兄弟。”陈晨坦言,“在(罐子)里面作业时没有担心过。大家做事始终是以工作为主的。”

1983年出生的陈晨,2000年,在某特警部队做过武警,一直到2002年退伍。后来,在华东交通大学学了两年铁道车辆专业。毕业后,分配进了鹰潭检修车间开始跟着熔接工高级工李俊学习焊接,2006年下半年出师。

2006年,铁路大提速,很多老的车型要改成新车型,需要为列车底部焊接附组件,对电焊工要求比较高,任务也比较重。

“电焊方面,氧气、电焊全部都教了。”陈晨的师傅李俊告诉记者,当时陈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没有丝毫的退缩,半年时间就学会了所有技能。

工作日每天要喝6升水

回忆第一次和师傅进入到罐体,陈晨坦言,自己“想过放弃”。

“一说这是装硫酸的,我就很害怕,担心下去不安全。”但师傅李俊对陈晨说:“你是牛就得耕田,到了这个地方就安安心心地把活干好。”因为师傅、工班长的关怀和开导,陈晨最终坚持了下来。

焊接时的焊花四处飞溅,烫到身上会有种“钻心的疼”。为了减少这种疼痛,陈晨选择在阻燃服里面再穿上一件“家里不穿的高领长袖棉毛衣”。

“因为是棉质的,所以不容易被点燃。但防还是防不住的。火星还是会往脖子里钻。身上被烫成麻点。”陈晨说。

陈晨的女儿今年八岁,不懂父亲身上的伤怎么回事,总会问“怎么又把身上弄破了?”,然后拿纸给父亲擦。2008年,陈晨和杨秋梅结成夫妻,当时已经从事熔接工2年了。那个时候身上烫的东一块西一块的,看着她很心疼,也不理解,“一开始也是蛮反对的”。

“就是靠我们劝,(妻子)现在也转变了观念。”陈晨表示,“每一行,每一个职业都有它的道理。就像环卫工人,再脏再累,这个社会也是需要这份职业的。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反正我就是想要把它做到最好。”

陈晨出罐补充水分。 卢香莲供图

“每次我出来,将毛衣脱下一拧,差不多能够拧出来1/3矿泉水瓶那么多的汗水。”陈晨笑着说,“从事我这样的职业的基本很难看到上班时间上厕所。人身上的水都排干了。”每隔10到15分钟,陈晨就会从罐车中出来,休息5分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补充水分。

陈晨做过统计,自己每休息一次,就要喝一杯水,一天要喝10多杯水,每杯有600毫升矿泉水瓶那么多,一天大概要喝6升水。

经过约1、2个小时,陈晨和他的两名监护才能完成对一辆罐车的检修工作。而这样的工作,他们每天要做八个小时。平均一天要完成4到6辆罐车的检修。

罐车的焊接作业中,陈晨认为最难焊接的就是抽酸管。“因为管子是弯曲的,不易把握,焊接是不能有气孔、夹砂的。而焊接完得做水压实验。如果把关不严,是会影响铁路安全行车的。”

“针对不同的运输车,有不同的维修周期,其中罐车一般在运输1年后,就需要进行一次中期维修,即段修,酸碱类罐车4年一次大修,即厂修。”鹰潭检修车间主任雷勇介绍,2017年完成厂矿企业自备车段修1119辆、厂修55辆,国铁罐车段修806辆,其他车型2739辆,国铁厂修51辆。年产值9000多万元。

2006年3月27日,南昌南车辆段鹰潭检修车间成立。它于由原鹰潭车辆段修车、修配车间合并而成,承担国铁货车段修、厂修,厂矿企业自备车厂、段修,缓冲器大修、罐车检修(洗罐)、闸调器检修及部分车辆辅、临修配件检修。

对于这种高温“烤”验,雷勇表示,车间在气温超过35度,会发防暑汤,凉粉、饮料等。针对6到9月的高温天气,一般会给每名工人每月发放160元的防暑降温费,但陈晨的工作特殊,他的防暑降温费是每月240元。同时,还有营养保健费每个月60元。

每天焊完200根焊条

1995年,李俊进入了当时还是鹰潭车辆段,现在合并为南昌南车辆段的鹰潭检修车间工作。那时,他也是一名罐车熔接工。如今不过40多岁的他,觉得再也不是年轻那会,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做一名罐车熔接工。

陈晨正在罐中作业。 卢香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