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技术分享 >

兰州治霾摘掉黑帽:逾百减排项目还要投资500亿

导读:

  兰州治霾摘掉“黑帽”逾百减排项目还要投资500亿

  每经记者 张静 实习记者

  兰州治霾摘掉“黑帽”逾百减排项目还要投资500亿

  每经记者 张静 实习记者 李菲菲发自兰州

  作为曾经的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兰州提出铁腕治霾,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一揽子治污工程陆续展开。经过1年努力,兰州成功摘掉了污染城市的帽子。而因其效果显著的治霾手段,外界将其称为“兰州模式”,国家环保部官员还在公开会议上提倡各地学习兰州。在全国治霾背景下,兰州治霾的经验无疑值得学习和探讨,但它的得与失,成本和代价,背后的治霾经济账,亦值得关注。

  巨大的轰鸣声中,飞机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出舱门没有想象中的灰暗和尘土飞扬,10月的天气虽然冷冽,但却天空湛蓝阳光和煦。

  乘坐大巴进入市区,刚洒过水的路面湿漉漉,夹杂着些许泥土的清香。若不是长期生活于此,很难想象兰州曾位列“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空气污染全国闻名。

  “这两年才能看到难得的好天气,以前根本不可能。”兰州市民对目前兰州治霾的现状颇为满意。去年10月,环保部公布的国内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兰州在当年9月首次跻身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可以说摘掉了“污染城市”的“黑帽”。

  “脱黑”背后,源于系列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治霾措施,针对工业、燃煤、二次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兰州铁腕祭出组合拳,被外界称为“兰州模式”。

  诸如,对占比50%的工业污染,兰州市政府除了重点监控5家大型污染企业,对其他工业企业则通过“改、停、关、搬”等措施以降低工业污染。另推进百户工业企业搬迁“出城入园”。在治污资金方面,兰州则多元投入,除了国家环保部门及省市级财政资金,亦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当地官员透露,未来三年还有逾百个节能减排项目陆续上马,项目总投资高达500亿元。

  从“污染名城”到“兰州模式”,兰州似乎创造了一个重工业城市治污的成功案例,亦引得国内众城市纷纷效仿学习。不过,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马建民提醒,“兰州模式”具有太强的地方性特色,并不能够简单地去效仿和复制。

  兰州的“心肺之患”/

  数度上榜全国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兰州,可谓名声在外,是国内大气污染重灾区的代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守春2005年时曾撰文表示,兰州的污染早在20多年前已全国闻名。

  新华社此前的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库中,包括中国112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值,兰州、乌鲁木齐、西安、西宁、北京污染程度最严重。

  延宕数十年的大气污染,成为兰州的心腹之患。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张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重化工为主的城市,兰州的工业污染占到很大比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当地官方的工业治污工作汇报材料称,兰州是“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老工业基地,解放初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8个集中布局在兰州,使中心城区产业功能十分集中。

  中心城区的产业项目给兰州带来GDP增长的同时,亦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上述工业治污汇报材料认为,兰州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尤其是市区5家大型高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占到工业排污80%以上。

  事实上,兰州的河谷盆地地形亦为兰州大气污染的强力推手。兰州南北宽2至8公里,自西向东延伸约35公里,明显的盆地地形造成污染物不易向外流动。

  “四面环山,大量灰尘粉尘排不出去,新鲜的空气又难进来,空气不流通,造就了兰州灰蒙蒙的天,尤其是西固。兰州的工业区,天晴的时候,爬山到山顶看整个西固,就会觉得被灰色雾笼罩着,而自己头顶的天空相对晴朗。”有兰州市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科院兰州分院与甘肃省环保局(现为环保厅)合作的“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项目计划书”中亦称,兰州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为333mm,由于河西走廊平流来的沙尘影响,大气污染物中总悬浮微粒(TSP)和大气飘尘(PM10)常年超标,TSP成份中有50%以上为壤土,这说明兰州的TSP中自然贡献及人类活动的二次扬尖贡献率很大,它是兰州市特定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的综合产物。

  5家高污企业的变化/

  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之受单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诸多因素叠加影响,兰州几度位于“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为了脱掉头顶的 “黑帽子”,兰州亦曾试图治污,尽管有一定成效,但并未让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对空气污染的顽疾,有人甚至极端地认为,要想兰州的天变蓝,除非把山削掉,让风吹进来。

  直到2012年初,兰州推出针对工业、燃煤、二次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治污措施,雾霾治理效果明显,短短一年多,兰州便退出十大污染城市之列,治霾被外界称之为“兰州模式”。

  “这两年兰州确实下了大力气整治空气污染,冬天明显蓝天多了。”一位兰州市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慨。成功“脱黑”的背后,占比50%的工业污染治理成为关键和突破。而在工业污染中,5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占到工业排污的80%以上,成为治霾大头。

  上述5家企业分别为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兰州范坪热电有限公司、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对这5家企业我们实行四限措施。”兰州市工信委环资处处长魏立安向记者表示。

  所谓“四限”、即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限负荷。魏立安称,具体而言,按照兰州市政府要求,上述5家企业要限制用煤总量,严格控制煤质,控制排放总量及控制生产负荷,并对企业排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2014年计划投资6000余万元,对机组进行脱硫除尘技改,完成后工业污染排放量仅为1500吨,为治理前的36%。

  与此同时,兰州市环保局对5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并整合现有监测监控手段,实行环境在线监控平台、空气监测子站、流动应急车监测监控数据三合一,严控5大重点企业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四限”措施,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的搬迁尤为引人注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兰州市发改委获取的数据显示,该公司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分别占市区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39%、15.9%和30.2%。

  “兰州石化已确定落址兰州新区,但具体选址的方案正在论证。”兰州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其搬迁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百家工业企业搬迁/

  除了通过对上述5家大型高污染企业进行“四限”和排污改造,对工业企业实行“出城入园”,亦是兰州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