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将过半,各大互联网公司裁撤/末位淘汰中层/调整组织架构的消息层出不穷,让人深觉“风冷”的同时,也显露出许多之前隐藏在互联网经济火热发展态势之下的管理问题。
对于京东、腾讯、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来说,每个组织内部的重要决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影响整个大行业。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何纷纷调整组织架构,“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腾讯
在过去的2018年,腾讯的日子是相当难受的,从2018年年初开始,腾讯的股价就一路下跌,股票的下跌的幅度超过40%,随之而来的万亿的市值就此蒸发。
而腾讯的内部又出现了不大不小的问题。在2018年,腾讯的游戏营收下降,对于过于依赖游戏的腾讯,政策严控下,后面也必将出现更长时间游戏营收下降的局面,而公司的创新力略显不足,也让腾讯在消费者眼中成立众矢之的,不过腾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腾讯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是离不开的,但是在今天,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智能手机慢慢饱和,腾讯靠红利赚钱的日子快要到头了,面对其他互联网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提前布局,腾讯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落后,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在3月21日的腾讯2018年全年财务报告上显示,2018年腾讯集团的全年营收为3126.94亿元,同比2017年上涨32%,公司净利润达到787.19亿元币,相比2017年上涨了10%。而在这种背景下,腾讯集团进行了第三次组织结构调整。
在腾讯的第三次组织结构调整中,腾讯确立了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战略,在人工智能、腾讯云、智慧零售、互联网+、医疗、教育、安全和LBS等行业,大力实行数字化升级。
数字化产业是未来的大趋势,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大力发展,可以说腾讯已经慢人一步。在未来的数字化产业上,各互联网公司的营收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出自该产业。
相较于游戏业务,它的支付业务在2018年取得了不小的增长,财务报告显示,微信的用户活跃了同比增长11%到10.97亿人,微信2018年全年的日均总支付量超过了10亿次,而商户支付收入超同期一倍。
而腾讯方面也表示,要把腾讯支付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整合,更好的为支付业务提供优化,将腾讯帝国整合,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实现长足发展。
在转型期,腾讯首先是要稳定自家人,在腾讯内部的人事安排上提前规划,在第三次组织结构调整时,或许是更早之前,腾讯就把这个问题提上日程,首先时宣布裁掉10%的中层,精简公司人事结构,而后将原有的群组打散重新组合。
在腾讯的成立的21年头,主动变革,也成为它奔向下一个20年的重要转折点,让“新血液”进来这是转型期必要的做法,这样也能让新的思想进来,提升公司的整体创新力, 对于未来,腾讯将把重心从游戏中扩展到更多领域。
小米
小米于3月19日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达到444亿元,同比增长26.5%,同比增速较上季度继续下滑;经营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33.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0.6亿元。2018全年总营收1,749.2亿元,同比增长52.6%
营收方面,占比最大的(Q4营收占比56%)智能手机业务同比增速继续下滑至7%,这是该业务连续第四季度落入下滑区间,也是拖累总营收增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18年前三个季度该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91%、59%、36%。
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战略调整是造成该业务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就外部市场环境而言,小米除了需要面对智能手机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的转型期,还需要面对因经济增长疲软而导致的消费意愿下降等诸多难题。除此之外,低迷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小米需要面对的另一大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小米主动调整其手机业务的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占比,甚至在下半年,主动按下红米产品发布的暂停键。“转型”成为2018年小米手机业务的代言词。
面对宏观经济放缓和智能手机增量红利消退的大背景,小米承担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通过品牌分拆、架构调整、战略升级等一系列调整组合拳,小米正在调整自己的脚步。虽然短暂的阵痛不可避免,但未来的发展路径却更加清晰。
雷军在至投资人和小米的信中提到:“今天,我们已身处5G春天来临的前夜。在5G时代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换机潮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小米持续在创新、品质、交付方面夯实基础,以及逐年 幅增加的研发投 ,也为在5G时代赢得新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在转型大战中积蓄动能的小米或能迎来新的曙光。
京东
2019年3月,京东披露了2018年Q4财报及年报,这是京东近一年来最好的季度财报,活跃用户数止跌、Non-GAAP营业利润率远超华尔街预期、拼购业务颇有起色,刘强东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2019年京东将关注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专注拓展低线城市、二是整个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三是测试线下商业模型并快速复制。”
不过,在“止跌企稳”背后,京东正持续发生着一场组织架构的巨变。多位京东中层及高层员工认为,2019年将成为京东近年来,组织架构调整最为剧烈的一年。
刘强东的上一次回归是在2016年7月,彼时的标志性事件是商城CEO沈皓瑜、集团市场副总裁熊青云调任,刘强东开始重新执掌业务一线,商城的10位主要高管、集团总共18位高管直接向刘强东汇报。
当时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阿里的竞争,如今除了阿里外,拼多多的崛起不可忽视,以及宏观环境下行也是新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