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淘客出淘,奔袭社交电商!

导读:

  传统电商的江湖里,淘客曾经是一个传奇,他们通过QQ、论坛、博客等方式推荐网店和商品,成为电商与

  传统电商的江湖里,淘客曾经是一个传奇,他们通过QQ、论坛、博客等方式推荐网店和商品,成为电商与顾客的纽带,成就了一批电商,也成就了自己。

  不过,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社交电商成为风口,嗅觉敏锐的淘客们也迅速转移阵地,涌入社交电商的生态圈中,开启带货新模式。今年以来,以爱库存为代表的社交、库存类电商平台已经吸纳了众多淘客。

  社交电商的风口,是淘客迭代的方向

  互联网真是个造物时代,造了无数的新物种,比如造就了电商,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之后,淘客,这个新物种也应运而生了。

  在电商刚崛起的年代,淘客扮演的是类似于超市导购员的角色,他们通过QQ、论坛、博客等方式帮淘宝商家推广商品或者店铺。

  因为没有职业门槛,可以兼职、没有上下班时间、不需要办公地点、对年龄性别都无限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据最新数据显示,淘宝联盟2018年分佣达300亿,年收入过亿企业8家,全年活跃淘宝客400万,从业者超千万。不仅有百度、360、搜狗、小米等大玩家,还不乏大学生、专职妈妈、便利店主、蓝领群体等角色。可以说,这是个极其繁盛的行业。

  然而,身处互联网时代,“迭代”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就算当前繁花似锦的淘客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迭代”已经迫在眉睫。

  一些有远见的大牛淘客,在2018年就提出转型的说法。理由有三:

  首先,电商法的出台,让市场越来越规范,也会让淘客的利润越来越透明;

  其次,流量门槛在逐步提高,在淘客发展早期,只要把优惠券信息发到网上,就能获取流量,只要多找一些商品的优惠券,多发送就能获得更多的佣金。如今,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各底层的中小淘宝客,赚着很少的毛利,夹缝中生存;

  第三,淘客数量的爆棚,做的人多了,竞争必然也更加激烈,成为脱颖而出的淘客太难了,而小淘客也会因为竞争力不佳被淘汰。

  那么,迭代的出路在何方呢?还是要看看这两年的“风口”——社交电商。

  2018年双11,在购物APP的TOP10排行榜里,有5家都是社交电商公司,社交电商已经占据了电商行业的半壁江山。

  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潜在流量的开采。通过“社交”对消费者重新进行角色定义——传统电商对消费者的定义是“买家”,社交电商对消费者还多了一层“分享者”的定义。

  例如,很多社交电商的模型都是:我是一名用户,为了获得这个平台的收益,我需要向其他人进行传播。其他人为了获得同样的收益,也会向别人传播。

  这样层层推进的“裂变”式传播,逐渐形成了节点型的网络结构。这些网络结构再慢慢演化出社群网络结构。最后一个一个社群形成,社群的力量是聚集同类消费者需求,同时它也慢慢不断裂变形成新的社群,形成新的网络形态。

  社交电商还有一个特点是供应链的创新改造。过去供应链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且供应链的链条长、环节多,社交电商通过聚集需求整合供应链资源,缩短供应链长度,拉近用户与生产者的距离拉近,让用户获得低价好品。

  其实社交电商的逻辑,倪叔已经拆解过很多次了,相信很多从业者本身也有比较深的了解。当前,各种玩家,甚至包括BAT都在切入社交电商的赛道。

  总之就是一句话,依靠流量生存的淘客,必须要切入新的流量采掘场,才能迎来新的发展。而事实上,淘客转型做社交电商的分销商也是具有很多天然优势的,包括他们对货的理解,以及对流量的二次转化,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

淘客出淘,奔袭社交电商!

  嗅觉敏锐的淘客早已在转型的路上

  我们来看一些实际案例,最近倪叔也与一些淘客有一些比较深的交流,他们相当敏锐,早就切入了社交电商的领域。

  先说大林,他是电商行业里的老司机,做过天猫,做过自媒体,做过淘客,做过微商,现在他是社交、库存类电商平台爱库存的分销商。

  大林的姐姐在做代购,个人微信群300人左右,每月产出2-3万利润(单粉50-100左右产出)。这让大林很心动。大林也做自媒体,他的账号累计粉丝有几百万,他觉得凭借着这个资源切入社群,应该是很有机会的。

  大林的第一个群就有500人,但第一个月只有5K左右利润(单粉10元左右)。他敏锐的意识到,应该是玩法还不够吸引人,于是他很快就改变玩法,把传统电商晒单有奖、买家秀等运营方式移植到社群中,加上发红包活跃社群,建立信任感之后,一个月GMV达到50-100万。以最早一批建立并已经进入正常运营的社群为例,现在单群媒体能产出1500-3000元/天的利润。

  大林的转型还是很成功的,他自己也认为切到社交电商的这步棋还是很对的。他认为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最大的差别,就是展现率和信任度。

  传统电商需要用户去被动寻找客户,就算是有微信公众号,商品的展现率也未必会很高,虽然订阅号与服务号都可以直接推送给微信用户,但是用户会不会点开来看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社交电商不一样,可以一直将消息推送到用户的首屏,距离又更进一步了。商品离用户距离很近了,接下去的成交,信任与人群影响会是很大的助力,当有人点开产品信息,并且下单的时候,微信群里的其他用户也很容易受影响,从而达成交易。

  大林是转型成功的,还有很多淘客正在转型的路上,比如阿星。

  阿星主要以特价类商品为主要推广点,单价在9.9~50元之间。他仔细研究了社交电商之后,觉得淘客转型社交电商的分销商是很有优势的,淘客不缺消费者,把这批消费者带到社交电商的领域,他们会更有粘性,因为社交电商的素材和信任是淘客做不到的。淘客与买东西的人交流不深,社交电商可以让分销商与消费者多交流了解,建立相应的标签,然后可以选择更适合不同人群的货。

淘客出淘,奔袭社交电商!

  为什么淘客喜欢转型做爱库存的分销商

  倪叔注意到大林选择的平台是爱库存,阿星也想去做爱库存的分销商,这次深入交谈的好几个淘客都对爱库存这个平台比较感兴趣。

  为什么在众多社交电商中,淘客们会钟情爱库存?倪叔很好奇。

  大林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爱库存在社交、库存领域属于头部平台,SKU足够丰富。所以,他决定从淘客转型为“爱客”(啧啧啧,会做生意的人,取名字也很有一套。)

  阿星是认为,爱库存有很多品牌的货、而且价格也很有优势。在爱库存平台上做分销商操作非常简单,因此很容易转型。

  关于爱库存这个平台,倪叔此前也是有比较多的关注,不过它居然这么受淘客欢迎还是有点意外的。分析一下淘客遇到的瓶颈,发现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转型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