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在瞻仰过程中,总书记强调,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这是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总书记为何将延安革命旧址称作“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从一段段历史与启示中我们能读懂这一比喻蕴含的深刻内涵。
从1935年至1948年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浴火重生,书写了永镌史册的辉煌。在延安,我们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党的七大、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翻开“这本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
站在一个个革命旧址、一孔孔窑洞前,我们读到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延安时期,我党我军处于极度困难之中。面对严峻的现实,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2月在党中央召开的生产动员大会上向大家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同志,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开荒种菜纺线,帮助老百姓耕地种田。大生产运动为我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这是习近平等在杨家岭参观毛泽东旧居。
“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总书记在此次考察中深刻指出。
面对发黄的相片和斑驳的桌椅,我们读到的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涵。
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时光流转七十余载。在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置身当年会场深有感触:“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这是习近平在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坐落在中共七大会址旁边的土坡上。一孔孔窑洞一层连着一层。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撰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论持久战》。窑洞外,一方石桌,四墩石凳,静静地摆放在小院中。毛泽东和黄炎培曾在这里留下著名的“窑洞对”,深刻回答了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总书记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翻开一本本书籍、一页页笔记,我们读到的是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时至今日,在这里诞生的延安精神,依然滋养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在参观完延安革命旧址后,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我在延安地区生活劳动了7年,我的父辈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对这里十分熟悉。当年在陕北插队的时候,每次路过延安,我都要来七大会址、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