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青驼村共由青驼西村、东村、北村、南村四个自然村组成。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1998户6820人。近年来,村里立足于全国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所在地在本村的区位优势,用心用力用情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高质量保护、管理和利用,全面释放出助推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功能,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高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子。
一、红色文化遗存丰厚。一是红色遗存多。辖区共有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成立旧址、山东省联合大会会议旧址、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成立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中共山东第一区党委成立旧址、八路军山东第一军区成立旧址、山东省第一次全省行政会议旧址、山东军政工作会议旧址、山东第一区妇代会会议旧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党委成立旧址等12处革命遗址及文化活动场所。二是地理位置好。辖区位居沂南县城西南部,与费县、兰山区毗邻,全镇共辖80个行政村,6.1万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区内205国道线、229省道线、日东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并在此设出入口,南接临沂批发城,西临兖石铁路,东依日照海港,出行交通极为便利。三是基础设施强。辖区规划科学,共有四纵六横高标准街道10条,新建上宅下店式商品楼房1.5万平方米,拥有“天禄苑”红色水上公园一处,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驻地镇直部门多企业多、信息发达,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各类人才荟萃,内外部环境优化。
二、红色文化赓续传承。一是结合方式新。树牢红色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农耕、人居文艺、风土人情等融合发展的生态理念,在辖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等12处革命遗址及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展示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历史,陈列风物实物,让年轻人和游人记住乡愁,并开设必要的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写生绘画等特色民居,注重利用村中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挖掘村中的历史传统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地,把红色传统和优秀传统发扬好。二是发展方向明。该党总支明确提出了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五美”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村环境景区化,努力使西村、东村、北村、南村四个自然村庄建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美丽乡村,构建起红色文化遗存保护、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三位一体”新格局,全面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治理效果好。注重发挥好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团组织作用,实施民主管理,完善村居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突出发挥村委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213名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红色文化环境优化。一是开发合作有力度。围绕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擦亮红色文化品牌、促进红色文化传播这一基础定位,我们将红色旅游、扶贫开发、文化熏陶、生态休闲等结合起来,积极依靠政策支持,从资金、项目等各方面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加大红色文化遗存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整理好刘玉梅等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以专题讲授、现场教学、情景戏剧等多种方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红色文化有内涵。在做好辖区内红色文化遗迹保护和提升工作的基础上,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青驼历史文化名镇的相互融合,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实施项目带动,强化人才保障,让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生机活力。常态化组织开展以红色文化特色和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展览展示活动,并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集市、进学校等“六进”实践活动,弘扬革命精神,讲好青驼故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产“铸魂育人”作用。二是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的投入力度,担负起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先后将现有的12处革命遗址作为红色记忆的主要载体,秉持敬畏之心,对其保护修缮,尽力维系遗迹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做到修旧如旧、恢复红色遗存的朴素面貌,在红色文化遗址、旧址复建中,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不断完善设施建设,使辖区红色教育阵地建设得到了有效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努力打造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具有青驼特色的“红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