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宁波天一广场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海曙区古林镇的蜃蛟村。古树、古宅,小桥流水……作为第二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的蜃蛟村,历史可以追溯至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1973年,人们在蜃蛟村边上的芦家桥发现了一处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出土破碎的陶制器皿、芦苇编织的苇席等,专家鉴定后认为它属于河姆渡第三层文化。
村里有连片的古宅,明代吏部尚书闻渊生活过的天门堂前就是其中之一。闻氏宗祠建于清代,目前格局仍然完整,精美的雕刻装饰以及独特的布局彰显了当地村民独特的设计思路和文化品格。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蜃蛟村开展了闻氏宗祠基础设施修缮保护工程建设,不但改建与文物建筑相协调的管理用房、消防水箱及消防用房等建筑,还改建文物本体内的给排水、供电、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提升宗祠观光的安全管理系数。
此外,蜃蛟村还对闻氏宗祠损坏的挡墙、栏杆、石狮及地面进行铺装修复,将交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规划,建立与文物建筑更为协调的停车场和观光路线,并在各个交通枢纽处设立卫生间及垃圾站,在方便游客游玩的同时,也对文物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保护。
始于海曙区高桥镇湖泊河的西塘河是海曙平原骨干行洪河道,担负着将海曙平原涝水向西外排的使命。结合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西塘河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强化日常管理养护,提升滨水空间改造,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地铁1号线,打造了一条承载高桥文化、隐轻轨于林、多维立体的宁波城区景观带,以四个轻轨站点为支点,分布着“抗金历史故事、梁祝唯美爱情故事、生态湿地古桥文化、江南水乡落英缤纷”四个景观分区,串联起长达5公里生态慢行系统,展现西塘河的水文化、水生态,彰显千年塘河的生态之美、业态之美和文化之美。
除了水文化之美以外,老街的古韵也同样是海曙区的文化瑰宝。古时的宁波曾有六大城门,海曙区东渡路品质步行街就是因其中的东渡门而得名。因此,东渡路本身就是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长廊,也见证了宁波的历史变迁。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海曙区落实东渡路高品质步行街形象提升工程,通过对车行道、人行道及后退空间进行改造,疏导游客人流,对局部道路断面进行优化,完善步行街区的连贯性、商业性和统一性。并对步行街沿线的景观进行适当修缮和提升,改造部分建筑立面与顶面,推进核心景区提质,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城市新地标。
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城乡美景,通过旅游“微改造、精提升”,海曙区将继续探索走出一条全域旅游与全民共富协调并进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