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以科学传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11月25日,“科学传播与构建人类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11月25日,“科学传播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全国科学传播、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百余人,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探讨科学传播的蕴涵、挑战和路径,以科学传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程中,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从历史上来看,人类文明发展的变革始终是在科学技术的变革更新中进行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有力突破,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白黎表示,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而科学传播的倾向和效果也会影响科学技术的进程以及国民的科学涵养,对先进科学成就与应用科学的采纳与普及更是时刻离不开媒体传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研究总结现代科学在我国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有助于为当下科学技术传播的模式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知识文化交流环境,提升广大民众的综合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对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扩宽了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深远持久的历史意义。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延潮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我们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契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构建与传播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我们要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阐释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要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时代背景,深刻揭示世界文明发展规律,着眼世界文明发展大势,构建与传播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的文化至关重要。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理事长丁德科在《科学的文化与科学传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演讲中认为,新时代科学的文化必须树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指导思想,坚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坚持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基础支撑。丁德科认为,科学的文化强调文化素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鲜明时代特征,培养科学素质是创新学习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的科学传播要坚持促成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学成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善于运用科学传播推动科学素质提升。

突发疫情期间的科学传播及舆论引导问题,是以科学传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现实面向。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吴锋在《突发疫情期间的科学传播及舆论引导》主题演讲中认为,伴随疫情历时过长,人们普遍精神疲累,当前疫情防控进入2.0时代,国内与国外舆情交织,国内舆情风险增多,科学传播的重要性格外凸显。吴锋指出,突发疫情期间科学传播面临诸多挑战,科学传播的标准面临挑战,反智主义沉渣泛起,国际社会反华舆论兴起。为此,要采取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增加官民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切实做到“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来建构共识,同时提高舆论承受力和舆论韧性。

以科学传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现实面向上需要洞悉当前科学传播面临的理论趋势。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贾鹤鹏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科学素质——基于实证研究的反思》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科学传播面临新的理论趋势,面临科学素质角色受到的质疑,以及造成的不实信息泛滥机制,科学传播逐步转向极化。与此同时,随着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and more)与更多认知模型应用于科学传播,公众参与科学还是参加科学(Participation versus engagement)受到理论关注,伴随新的网络科学传播环境对经典理论的改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科学与媒体的关系。

立足不同学术视角对科学传播进行理论重访,有助于以更好的科学传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苗伟山在《重访科学传播——来自批判文化研究的声音》的主题演讲中认为,从批判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权力关系、交叉性、情景性,以及主体性/能动性是重访科学传播的重要维度。批判文化对于科学传播的重要启发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在科学传播的教学、实践、管理、评估以及社区服务等层面建立批判文化的思维视角,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立足权力关系、交叉性、情景性,以及主体性/能动性等视角,去审思当前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在以科学传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背景下,知识媒介化趋势是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秀丽在《知识媒介化何以可能?——社交媒体知识传播的“可见度”考察》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下社交媒体成为知识传播的主导性媒介,媒介化的知识传播引发了新的知识革命,社交媒体知识传播的“可见度”成为审思知识媒介化现实可能性的重要视角。张秀丽认为,在知识传播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知识传播以知识与媒介的同构共生为特征,社交媒体的媒介逻辑在对知识传播的再造实践中表征出“知识媒介化”态势,社交媒体知识传播以一种“新可见度”的路向,形塑了知识媒介化的现实实践图景。

本次会议系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党的二十大”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议由陕西省公共科学素质发展联盟、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陕西省科学传播与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处·科研机构管理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责编:赵光霞、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