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导读: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图①:辽宁省光明学校,学生们在上手工课。
  辛 阳 胡 彬摄影报道
  图②:重庆分社记者王斌来(中)、王欣悦(左)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科研实践基地采访。
  韩 恺摄
  图③:浙江分社记者江南(右三)、窦瀚洋(右二)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采访。
  孔晓睿摄
  图④:政治文化部记者吴月(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访。
  邸白鹭摄
  图⑤:云南分社记者李茂颖(右前)在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试验田采访。
  高亦洁摄
  图⑥:福建分社记者王崟欣(右一)在闽江学院采访。
  李晓滨摄
  图⑦:江苏分社记者姚雪青(左)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采访。
  孙军伟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在躬身劳作的沃野,立德树人的实践扎实推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研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教育模式更新迭代、人才发展短板不断补齐,人力资源建设持续开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活动中,本报记者深入各大院校,见证各级各类学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鲜活实践,记录奋力拼搏、让青春之花绽放的生动故事。

  ——编  者  

  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中,几个场景让人欣喜:

  一堂没有桌椅和课件的思政课。“身为应用型高校学生,你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夜色渐浓,闽江学院校史馆内,讨论依然热烈。

  一间建在田间地头的实验室。“播种满1年,实现亩产值大于1万元,油菜减肥30%、增产20%。”云南古生村,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一沓12页的学习笔记。“星辰大海,我愿以我所学,为航空航天事业护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王晨空天报国志向坚定。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牢记殷切嘱托、谆谆教诲,教育系统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青春之花绽放。

  立德树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的实践,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也在躬身劳作的沃野。

  隆冬时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暖意融融。

  古生村田地间,划出方方正正的田块。立牌上,详尽记录着油菜品种、施肥类型及种植目标。这里,是古生村科技小院试验田。

  “到农村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汶峰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留在农民身边,“科技小院大有可为”。

  立德树人的课堂,要讲深讲透讲活,要入耳入脑入心。

  一堂启智润心的思政课,一堂有滋有味的专业课,一堂知行合一的实践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三堂课,让记者感触颇深: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空天报国的种子。

  “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太空里的中国故事有很多,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就像教学内容中的一颗颗珍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集体备课,把专业情怀融入思政课,也用思政元素点亮专业课。

  立德树人的感召,让亿万学子心中的中国红愈发鲜亮。

  “要多实践,在第一现场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真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卢小祝,多次赴一线开展电磁环境测试,用自己所学帮助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服务国家需求。

  “1500多名孩子,285个‘爹妈’,‘一生一师’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校园中都有一个亲人。”辽宁省光明学校校长梁立新说:“特殊教育中,我们既要把孩子们照顾好,更要成为他们可信赖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近年来,思政课受到更多重视,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德树人作用凸显。

  科研创新——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单独列章阐述。

  “从现实需求看,教育、科技、人才,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说,既是基础性的,更是战略性的,涉及全局和长远,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明月湖畔,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校地合作,热潮涌动。

  天文大数据中心实验室,分布式雷达数据中心正在形成月球正面三维成像;毫米波雷达实验室,一条小型生产线正在试运营……这些突破性研究落地实现,得益于北京理工大学和重庆两江新区紧密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