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足干劲推动建设农业强国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祝卫东
采访人:本报记者 朱 隽 常 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也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不断强化政策和要素供给,着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铆足干劲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如何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
文件起草组成员认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同时,农业强国建设也能够有效挖掘和激活农业农村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宏观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全面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能。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在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把牢发展主动权,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
农业强国要具备哪些特征?
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
国际上农业强国普遍具备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共同特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推动农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同时,还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目前,全国家庭农场400.4万家,农民合作社222.9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
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何时能够实现?
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
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做好规划衔接。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
此前,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鼓励农民做好春耕备耕;中国农业银行今年力争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600亿元以上,足额保障各地春耕备耕信贷需求。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江文胜 吴晓佳
采访人:本报记者 郁静娴 李晓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仓廪实,天下安。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较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丝毫不能放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今年将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稳面积方面,主要有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等措施。稳产增产方面,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等,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去年,我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局良好,大豆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油料生产稳步扩大,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裕,关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包括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加大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努力做到量足、价稳、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