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

导读:

  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人民,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答卷,新时代赶

  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人民,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答卷,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厚重书写。

  我们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发展答卷。

  这份答卷有分量。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进出口规模超过40万亿元,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这份答卷有质量。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这份答卷有温度。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建成,十年非凡成就,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中。

  2012年11月15日,面对中外记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一句真诚、质朴的话语为新时代答卷起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0年后,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始终如一:“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一番肺腑之言,照见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的发展答卷,写满赤诚,汇聚力量。

  发展初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藏着朴素而深刻的发展道理。

  2022年6月24日晚,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习近平主席选择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起——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半个世纪后,我重访故地,看到乡亲们吃穿不愁,衣食无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国际舞台,到“两会时间”,一次次提起梁家河。“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

  从梁家河走来的人民领袖,深知乡亲们的苦,读得懂锅里的穷,也更加理解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

  1932年底,上海的《东方杂志》征稿:“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数百回复,集中于“富强”“平等”“大同”。惜乎,“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近代中国,梦想只能在梦中。

  百年奋斗,百年牺牲,百年创造。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一路逐梦,“发展”与“人民”紧紧相连。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直面中国发展的重大和紧迫问题,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与“人民”紧紧相连,植根于中国具体实际的土壤,也承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2021年3月,春风拂面。武夷山九曲溪畔,总书记拾级而上,走进朱熹园。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引来久久凝视,深深思索。

  陕北打坝种地,吟诵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定走村入户,感悟郑板桥的心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宁德翻山越岭,体味寿宁县令冯梦龙的为民举措,还有“三言”中的警句箴言……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人民情怀,浸润煦暖底色。

  这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造福的执政应答,也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人民智慧的集中表达。这是接地气、有温度、得民心的科学论断,也是书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为什么人的问题,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性质。

  1944年,延安,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牺牲,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悲伤、沉思。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这5个字,被中国共产党人写入党章,奉为宗旨,回响不绝。

  延安插队,青年习近平将《为人民服务》捧在手中,反复看,反复读。7年甘苦与共,铸就为民本色。“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回延安,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

  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为人民服务”一路同行,揣在心窝。

  来看两会即景。

  同广西代表团代表算脱贫账,问重庆武隆交通状况,嘱湖北恩施发展好富硒产业……面对面,商国是,千家万户的小事,就是共产党执政的大事。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20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真挚话语,道出“发展为了人民”这个根本价值取向。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发展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现实反映。

  发展为了人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与“魂”。

  一句话,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发展才有动力。

  “习书记从不在办公室闲坐。”

  上世纪80年代,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常带着工作人员,选在县城大集的时候,大街上摆上桌子,拉着来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县委机关大门也总是敞开的,背着粪筐的老农径直进来,同习近平同志交谈。

  深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向人民问计、听人民心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2019年全国两会,一席话意味深长。

  2013年至2022年,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深入交流,真情互动。

  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总书记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首次推动通过互联网,就五年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基层心声,顶层设计,相互激荡。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内,850多万条网民建言,民智民意,直达中央。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是写好新时代发展答卷的根本方法。

  发展理念——

  “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新的春天,生机勃勃。

  “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感慨。

  发展答卷,来之不易。

  进入新时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

  向内看,历经多年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

  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抗疫三年,中国经济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4.5%左右的年均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