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不断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规模化开发建设
集中建成了哈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并在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区域、吐鲁番市等地建成了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
初步实现了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
位于哈密市伊吾工业园区的中电哈密太阳能热发电有限公司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全景(资料图)。李华摄
新能源建设加速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积雪渐融,春意初显。伊犁河谷伊宁县麻扎乡境内的中核伊宁县13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区内,已经安装完成的一座座风力发电塔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道夺目的风景。
“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为当地每年提供约3亿度的清洁电力。”伊宁县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130兆瓦风电项目经理李修波介绍,该项目共有26座风力发电“大风车”,正式运转后,将助力当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和保障体系。
中核伊宁县130兆瓦风电项目位于伊宁县阿乌利亚乡、麻扎乡境内,项目场址距离伊宁县直线距离约32公里,场区海拔高度约在950~1190米之间,风能资源丰富。
今年元旦,国家电投新疆公司阿勒泰地区25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实现首台风机并网发电,迎来新年“开门红”。该项目共40台风力发电机组,单台发电功率6.25千瓦,是新疆已投产风电场中单机容量最大的项目。
“该项目位于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额尔齐斯河谷风区,年平均风力可利用小时数达3137小时以上。”国家电投新疆公司下属的阿勒泰盛元能源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建设运营。项目经理魏国林介绍,项目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均发电量7.8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5.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5.26万吨。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利用,为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打开了新的空间。2022年,阿勒泰地区与国家电投新疆公司、国网新疆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国家电投新疆公司牵头整合开发全地区“风光”新能源资源。随着这一项目并网发电,阿勒泰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2月23日上午,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把支柱绝缘子吊装到本体上,通过高空吊车安装完隔离开关,最终把风力发电接到电网侧。
追“光”不停,光伏产业发展强劲。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加快推进光伏产业项目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走进霍城县图开沙漠,占地面积44.6平方公里的霍城县光伏产业园内,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霍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李国中说,2021年以来,霍城县发挥图开沙漠土地辽阔、光照充足优势,推动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其中,霍城县光晟光伏发电有限公司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于2021年底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霍城7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022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新疆进一步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步伐,新能源装机规模日益扩大,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至2022年10月底,新疆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806.43万千瓦,占装机总量的34.64%。其中风电装机容量2490.83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315.6万千瓦。
2月21日,随着最后一轮风机轮毂顺利就位,标志着昌吉国投在木垒四十个井子15万千瓦风电项目风机吊装作业圆满完成,自此正式进入全容量并网倒计时阶段。王新勇摄
新型储能技术助力解决“风光”发电痛点
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大,清洁电力供应稳步增加,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快速增长,给产业发展也带来一些难点和痛点,主要在于高比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以及安全性稳定性风险。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项目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方向。当前,新疆各地州市在新能源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引导下,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
哈密抽水蓄能电站硐室工程施工场景(资料图)。郭子毅摄
在电网运行中,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有效消纳“风光”新能源电力,起到调峰调频作用,提升电网荷载运行和安全保障水平。
“作为新疆第一个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4.1亿千瓦时。”2月23日,距离乌鲁木齐市130公里的博格达峰山脚下,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良平说,计划今年底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当前,新疆第二座抽水蓄能电站——哈密抽水蓄能电站正在抓紧建设中。该电站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设计安装4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3.68亿千瓦时,计划于2027年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储能技术在“风光”新能源发电应用中不可或缺。目前,新型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正为绿色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