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有很多种,但是,全国政协的宣讲是什么样的?
它很小——小到一粒米、一个口罩、一艘船都是宣讲的内容;
它很大——大到这项工作由全国政协主席汪洋部署谋划,全国政协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多次研究,多位全国政协副主席高度重视,分别主持或出席相关场次宣讲活动;
它很远——五年来,宣讲团的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直至边陲新疆、西藏;
它很近——无论现场倾听,还是视频观看,宣讲团的声音总能直抵内心,让人共鸣强烈,有的听众驱车一百公里“追”上宣讲团就为了解答心中困惑,也有的学生深受鼓舞,找到了未来报考志愿的方向;
……
这,就是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活动。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回眸过去五年,委员宣讲工作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倾心讲好中国故事,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广泛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和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把握政治方向
彰显政协特色的“思想盛宴”
时间退回到2018年。
十三届全国政协开局伊始,汪洋主席强调,新一届政协要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组建全国政协宣讲团,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计划、有专题地进行宣讲解读。
彼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不久。经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批准,2018年10月至11月,以《意见》精神为主题,组织委员宣讲团在全国政协机关和河北、辽宁、上海、陕西、广东等地政协举行6场宣讲活动。
这是宣讲活动的“第一讲”,肩负着摸索路径、示范引领的重任。
为保证“首讲”质量,宣讲团按照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界别影响大、表达能力好的要求,“首发阵容”从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和专委会分党组成员中产生,分别是舒启明、金学锋、叶小文三位党员委员。
委员宣讲,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严肃的学术课堂。为了让本次宣讲更接地气、更生动,3位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丰富的履职经历、工作案例,以及文件起草背后的故事等,细致入微地解读文件精神,让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意见》的重大意义和结构内容的认识。宣讲中还留出时间同大家互动,解疑释惑。
一些地方政协负责同志听后忍不住感慨:这是全国政协最精良的团队“手把手”地上门指导!还有的干部表示,宣讲团成员不仅熟悉中央文件精神,而且下足了功夫,是一场“及时雨”“思想盛宴”。
委员宣讲是一项政治活动。在探索中,委员宣讲紧扣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不断改进完善宣讲阵容、宣讲形式、增强互动针对性,来提升宣讲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70华诞。这一年,委员宣讲主题扩展为三个,分别是“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70年来新中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取得的历史功勋和宝贵经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大会精神”,三个主题既相对独立、各美其美,又前后呼应、美美与共。
围绕“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这一主题,宣讲还分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宗教工作三个组,每组的宣讲成员都是各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造诣深厚。例如,在经济建设专题,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在内蒙古宣讲《“共建‘一带一路’的体会和思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赴吉林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任务作专题讲解,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赴山东宣讲《推进减税降费,应对严峻挑战》。宣讲团成员悉数传递履职经验,不仅仅是解读文件、工作案例,还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中肯意见,互动环节提问不断、高潮迭起。
委员宣讲的良好效应引起各地广泛关注,一些地方政协主动致电致函全国政协办公厅,希望能安排宣讲团到基层政协宣讲。实践证明,委员宣讲已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创新履职的响亮品牌,它立足中国国情,将报国情怀和建言献策统一起来,立足专业背景,将学术研究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成为独具政协特色的“思想盛宴”。
共情引发共鸣
共鸣凝聚共识
“19岁我成为大学老师,29岁失明。在人生至暗时刻,我想起导师李佩和她的丈夫、‘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怀先生。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不做‘留得残荷听雨声’,要做‘映日荷花别样红’……”2022年10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佳在全国政协礼堂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履职经历。
这是全国政协办公厅举行的“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宣讲活动中的一幕。作为人民政协献礼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项目,“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是委员宣讲活动延伸的“浓缩版”“精华版”。从2022年6月至10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4场宣讲,展示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和人民政协时代风貌。
杨佳委员在宣讲中回顾了自己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为宣介中国人权事业、弘扬社会正能量议政建言的故事。她提交了“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平等权利”“更为有效预防和打击拐骗妇女犯罪”等提案,2014年提交的《关于视障人士参加普通高考的提案》得到60多位委员联名,为众多视障考生圆了“大学梦”。也是从2008年开始,杨佳连续4年当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期间,她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扭转了那些质疑中国人权发展的西方观念。
杨佳的讲述感动着全场听众,不少观众眼含热泪,现场响起4次热烈掌声。
委员宣讲,委员是主体。宣讲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坦诚真实。
在“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宣讲活动中,全国政协常委程红回顾了自己在延庆奥运村工作的经历。她讲述,在奥运村的工作人员无惧漫天大雪、呼啸而过的七八级阵风,冒着体感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甘愿苦和累,甚至开创了连续63天高强度工作的纪录……正是有了这些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人,北京给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作为一代中国人的励志榜样,全国政协常委张海迪在宣讲中同大家分享了筹建康复大学中的坚持和快乐,分享了双目失明的昂子喻同学以635分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时的幸福,分享了目前全国已有43万残疾人考取了驾驶执照的惊喜。“我想,生命有完整美好,也有残缺不幸,无数残疾人敢于战胜痛苦和困难,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道路,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张海迪的话语铿锵有力,她在宣讲台上折射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