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京东创始人。从人大毕业的小镇青年,最终在风云际会商业世界留下了自己名字。
有人说刘强东是中国顶级企业家里,起点最低的、成就最高的、最有远见卓识的,同时创业过程中转型最艰难的一个。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如果回顾一下刘强东带领下的一路创业前行的历史,相信你会对这个人大社会学毕业的企业家竖起大拇指。
在大学时候,刘强东就很争气。虽然他学的是社会学,毕业后最对口的工作是考取“功名”成为一名公务员,毕竟社会学有些偏文科范畴。但刘强东觉得自己不应该被专业所限,他发现编程很赚钱,于是刘强东从零开始,自学编程,并成为一个编程高手。在大学时候凭借自己的编程软件赚了大概快20万,那个时候是一九九几年。北京的房价还是几百几千元一平,而刘强东上学时便成为同学万元户。如果此时他想在北京买一套房,也是可以买的起的。
但刘强东就是与众不同,他决定编程只是副业,要想比别人强,得拥有自己的事业。他用靠编程和写信封赚来的20多万,包下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进行经营。并想着要是经营好了,以后就多开几家饭店,做成餐饮连锁。
以为开饭馆很简单的刘强东,不久后便吃了瘪。因为对员工太好,饭馆里的厨师和会计谈恋爱他也没有发觉。而这两人一个人负责采购,一个人负责做账。他们合起伙来把饭馆赚的钱都贪掉了。等刘强东发现已为时已晚,刘强东第一次创业也自此宣告失败。
痛定思痛的刘强东反思过后,认为责任不在员工,还是自己的管理出了问题。为了还经营餐馆所欠下的债,也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技巧。刘强东到一家日资外企开启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两年后的刘强东还清了外债,并有了1.2万的结余,刘强东再次成了“万元户“。
好在刘强东没有踏踏实实的选择继续打工,不然今天我们也很难享受到京东的便利服务。但刘强东也没想着一开始就做商城,而是扎头进入了中关村,租了一个档口,卖刻录机。这次,刘强东第一次的创业苦痛经历成为了他的养分,在刘强东的苦心经营下,中关村店铺的流水超千万,并开了好几处连锁店。
2003年,非典来袭,店铺被迫关闭,为了不让库存积压,刘强东开始在网上卖东西,自此刘强东创立的京东卷入了一场更大的商业红利当中,随后京东迎来了2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
与众不同的刘强东,最终让全世界认识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