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仕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老人们交流书法技艺。
王 正摄(人民视觉)
图②:老人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功能室体验养老服务。
白 羽摄(人民视觉)
图③:孩子们在江西省宜春市城西社区的邻里中心玩耍。
周 亮摄(人民视觉)
图④: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五香社区的城市书房,小读者专心阅读。
兰 锋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发表了意见建议。
——编 者
补齐社区服务供给短板,开展多种类扶老帮幼行动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委员:
社区是老龄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国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供给规模明显提升,但仍面临有硬件、缺服务,有资源、缺整合,有平台、缺利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关注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形成可知可感、可期可享、可望可及的供给新格局。
以老龄群体服务需求为靶心,让家门口的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在社区养老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中以可及性作为核心依据,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使用时间,按距离、空间、老年人密度优化社区养老设施布局;又要注意高龄、失能等群体行动不便的实际,分别采取就近接送、上门入户、远程服务等形式,让“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便捷可及。
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让社区养老服务可靠、可持续。引导养老机构的服务资源与社区对接,发挥养老机构的能力优势、规模效应和标杆作用,为社区提供专业养老支持。既推动养老机构的资源充分“为社区所用”,如将养老机构的康养场所、餐饮服务资源和护理服务资质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也促成养老服务“社区机构一体化发展”,采取养老机构托管、代管、输出品牌、整体延伸等方式,联动运营社区养老站点。
探索社区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提升路径,让老年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在传统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求基础上,建议立足社区稳步迈向“品质养老”,探索“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社区+小家庭”等路径,满足老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工党中央委员巩富文委员: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的双重压力,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必须及时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社区养老、托幼建设是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之所急、社会之所需、人民之所盼,势在必行且应该积极推进。要坚持“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定位,加强“一老一小”社区日间照料,优化养老、托幼服务供给,科学设计、精准实施、高效推进,聚焦解决好“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同,所需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因人而异,同等程度的失能老年人,由于其家庭情况不同,对养老服务质量要求也大相径庭。可以鼓励中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选择营利性机构的高质量、增值性服务,进一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享受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性机构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失能程度为标准进行统一给付,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同时加快发展市场化或社会化整合式养老服务组织,以老年人个体为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为基础,提供资源整合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目标,采取市场化运行的方式,整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服务供应商,满足老年人不同类型的需求。
更好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作用,助力养老服务智能化升级。现代科技产品在适老化方面的应用可以克服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非均等化程度,节约人力成本,为老年人构建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推动养老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落地应用具有跌倒检测、火灾检测等多个功能的安全守护系统“隐形护理员”,以科技能力保障老年人人身安全问题,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智能化。
跨越数字鸿沟,精准解决养老难点问题
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徐彬委员: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服务广泛运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老年人群体也更加愿意享受科技进步的红利。《“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目前有关部门已经相继发布了《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用于老年人生活辅助的智能家电系统架构模型》《适用于老年人的家用电器通用技术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帮助老年用户更好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舒适,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慧社会,势在必行。
在制定和出台公共政策时,应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并行,鼓励研究和制定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数字技术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条款,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建议:一是在涉及各类日常生活场景的数字化场景开发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不得设置歧视性门槛;二是鼓励社区、服务行业等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和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新技术新媒体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服务,建立志愿服务体系,提供面对面服务帮助;三是对现有服务平台和手机APP等进行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优化操作流程,视情增设“一键服务”功能,降低老年人的操作难度。
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郑鈜委员:
衣食住行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不少老年人反映,“衣食住行”中的“食”,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就餐难问题的解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明确提出以配餐等方式满足老年人需求,较好地回应了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为解决全国各地有需求老年人的就餐困难,进一步加快推动为老年人配餐工作,建议:
将为老年人配餐作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工作方案在全国加快推动推广,强化社区职责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解决老年人的“吃饭”困难。配餐可依据不同条件探索采用不同模式,比如建设专业平台、成立专门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群众点餐+中央厨房+社区配送、企业投资+政府补助+社会参与、企业化运作+公益化管理、配餐过程适老化等,不断提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配餐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