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洋溢的巴西
神秘苍莽的亚马逊雨林
你一定不会陌生~
作为地球之肺
那些只要置身其中
就仿佛天地都被遮蔽的深邃的丛林呀
仿佛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库
能为我们提供无尽的木材、食物等资源
可现实是,
我们共同的“肺”正慢慢被吞噬着……
养牛等畜牧业
成为全球毁林的首要原因
大部分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和用于放牧的土地,都来自于原本茂密的森林。
巴西肉牛畜牧业密度分布情况变迁图
亚马逊雨林60%的面积位于巴西境内的北部地区。而从1982年开始,巴西肉牛畜牧业的密度正不断增加,用于放牧的面积也由南部地区不断向北部扩展,由此给森林带来的灾难正一步步侵蚀着亚马逊雨林。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也难以幸免于难——肉牛放牧是大堡礁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引起的土壤退化使进入大堡礁周围环礁湖的沉积物负荷指数级增大。在截至2014年的过去27年中,大堡礁已经流失了50.7%的珊瑚覆盖率,在2015至2016年,由温水导致的大量漂白事件增加了这一数字。
世界毁林情况主要原因
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大片的森林和草地,也被开垦成了农业耕地,用于种植喂养牲畜的大豆。在1987至2010年间,阿根廷北部640万公顷的森林和100万公顷的草地被开垦为农业耕地,与此同时,在其他农作物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大豆的种植面积扩展了1100万公顷;而在2007-2014年的7年间,位于查科平原246万公顷土地的使用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其中70%源自毁林。这些遭到破坏的土地面积,相当于3百万个足球场的大小。
而在南美由森林开垦为畜牧饲料耕地后生产出来的大豆,主要出口向欧洲和中国。
巴西林地被开垦现状
而我们对肉类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加
根据2013年的数据,发达国家人均对肉类的消耗为每年75.9公斤,世界各国人均对肉类的消耗为每年42.9公斤,亚洲的人均肉类年消耗与各国人均年消耗接近。而从现在到2040年的这段时间内,发展中国家对肉蛋奶这类牲畜产品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全球70%的牛肉和奶制品将生产自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作坊。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肉类产量已超过25年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肉类产量为854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2010-2015年间,对国内牛肉的消耗与对进口牛肉的消耗,正逐年增加,并朝着增长速度加快的趋势演进。
WWF与中国肉类协会联合发起
中国肉类可持续发展宣言
为了保护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WWF国际帮助建立全球可持续牛肉圆桌,并协助支持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建立各国的国别性可持续牛肉圆桌,确保加入圆桌的企业,其牛肉生产过程是环境友好的、对社会负责的,并在经济层面也是切实可行的。
WWF中国计划携手中国畜牧业和肉类行业引入可持续圆桌的机制和理念,并联合中国肉类协会发起中国肉类可持续发展宣言征求意见稿,希望企业承诺改进供应链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可持续、更健康的肉产品,也鼓励消费者选择对自己和环境负责任的可持续生产的肉类。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全球100年内的森林覆盖情况
作为在未来有可能对肉类继续产生大量需求的正在不断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可以不用走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那条道路。
我们可以在满足自身对肉类需求的同时,为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机勃勃的环境,选择可持续生产的肉类。
你对可持续肉类的选择和支持,将产生微妙的蝴蝶效应,并决定国内和大洋彼岸绿色森林与浩涵海洋的未来。
TOGETHER POSSIBLE与你在一起,我就相信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