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大国外交,胜友如云,接踵而至。4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来访的巴西总统卢拉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东西半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次令人瞩目的国事访问达成哪些重要成果?有哪些幕后细节?新时代中巴关系将开辟什么样的新未来?《时政新闻眼》为你关注。
01
就任刚满百日,这位“老朋友”来到中国
上月17日、本月11日,间隔不到一个月,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先后两次发布了同一位外国元首——巴西总统卢拉即将访华的消息。原来,卢拉总统在启程来华前生病了。
1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见到卢拉总统,习近平主席关切地说起了这件事。他说:“前不久,你因身体不适不得不推迟访华,我再次向你表示慰问,看到你已经痊愈,我感到非常高兴。你康复不久即远道而来,体现了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
在这段开场白中,习主席称78岁的卢拉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2003年,卢拉首次就任巴西总统。此后,中巴贸易额稳步增长,两国政治关系也不断深化。习主席称卢拉“曾推动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2009年,卢拉总统两次来华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8月,他专程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09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首次访问巴西,在会见卢拉总统时,就曾谈起他的多次中国之行。
△长安街两侧悬挂起中巴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今年元旦,卢拉第三次出任巴西总统。履职刚满百日,他就来到了中国。
卢拉总统对习主席说,我非常荣幸和骄傲率庞大代表团第四次访华,这是我这次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出访美洲之外的国家。“没有人能够阻止巴西不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列队迎接卢拉总统抵达的礼兵。(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卢拉总统这一番话,堪称肺腑之言。
中国和巴西,遥隔18000多公里的距离,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中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收入来源地。中国和巴西,同为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成员国。
习主席曾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欢迎仪式现场的少年儿童。(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当天,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卢拉总统举行了欢迎仪式。仪式上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细节:一个是除了巴西国歌之外,军乐团特意演奏了一首叫作《新时代》的巴西特色音乐,二是现场欢迎队伍中再次出现了少年儿童的身影,这也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孩子们首次回归室外欢迎仪式。
02
政治互信:“将中巴关系置于外交优先位置”
4月14日,在同卢拉总统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说,中方愿同巴方一道,开辟新时代中巴关系新未来。
在政治上真诚互信,在经贸上合作共赢,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这是中巴关系的坚实基础,也是新未来的鲜明指向。
△欢迎仪式现场的检阅台(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先来看政治和战略互信。
两国元首不约而同用“战略高度”这个词,来阐述对两国关系的认识。习主席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同巴西关系,将中巴关系置于外交优先位置。
卢拉总统则表示,巴西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战略高度致力于同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关系。
△欢迎仪式现场的军乐团正在进行行进吹奏表演。(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2013年,习主席在会见巴西时任总统罗塞夫时,这样描述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中巴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日益凸显。”两年后再次会见时,习主席说:“中巴关系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日益凸显,中巴关系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这次同卢拉总统会谈,习主席指出,中巴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日益突出。
△欢迎仪式现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认识有多清醒,互信就有多笃定。
在会谈中,习主席用三个“坚定”来阐述双方的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坚定视彼此为重要发展机遇,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协作。
卢拉总统对习主席说:“我们与中国的关系非同寻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强化。我们希望巴中关系能够超越贸易领域。”
△现场报道欢迎仪式的媒体记者。(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03
务实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中国和巴西,两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