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拱卫京畿、扼控黄渤海、面向东北亚,维护国家安全责任重大。我们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中作出山东贡献。
一、时刻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严峻复杂环境,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定扛牢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坚持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指南。山东省委把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省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必学内容,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统筹抓好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集中轮训,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证。我们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步调一致。立足山东实际,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的具体措施,细化省委、省委国安委、各级党委(党组)职责任务,建立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横向覆盖各部门单位的国家安全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我省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始终坚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谋划工作。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自觉把山东国家安全工作放到全国大局中来考量和部署,积极构建与现代化强省建设相匹配的新安全格局,主动服务和保障新发展格局。在总体部署上,把国家安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在领域覆盖上,突出大安全理念,立足山东实际构建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生物、数据等各领域安全体系,实现全面覆盖和动态延伸。在策略方法上,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实行防风险目标清单、风险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筑牢山东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山东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一带一路”交汇点,在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安全发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工作,以安促强、以强求安,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
强化斗争精神,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我们始终把政治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坚决为党中央筑牢“护城河”,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好“忠诚岗”,为首都安全守好“南大门”。聚焦大事要事,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维稳安保工作,严密防范重大活动政治安全风险,确保敏感时期、重要节点绝对安全。聚焦反渗透反恐怖,全面加强斗争,严密防范、精准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活动,坚决打好主动仗、持久仗、总体仗。聚焦反邪教和非法宗教,加强教育管理,持续打击非法宗教渗透、邪教滋扰,坚决铲除非法宗教和邪教的滋生土壤。同时,加强统筹推进,坚决防范其他领域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转化,巩固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牢记初心使命,坚决维护人民安全。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我们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保持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情防控转段后,及时制定“乙类乙管”总体实施方案,全省医疗救治、药品供应、农村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患者好转率、治愈率和重症救治成功率居全国前列。严之又严强化安全监管,制定实施“八抓20条”创新措施,强化自建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2022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8.9%、26.8%。多措并举推进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关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调解成功率达98.7%。高标准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100%,社会治理精度和温度显著提升。
突出风险防控,坚决维护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坚决扛牢经济大省责任,实时跟踪研判金融、能源、产业等领域风险点,健全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紧盯重点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上下游各环节的“1张图谱+N张清单”,在特种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完成国产化替代,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方面,深入实施“金安工程”,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测预警,采取穿透式风险监管,多措并举化风险、降存量。2022年,全省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27%,被国务院评为5个金融工作成效显著激励省份之一。粮食安全方面,坚定扛牢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责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能源安全方面,健全能源电力保供协调机制,强化增储稳产、监测调度、协调保障,2022年全省直调公用电厂电煤库存保持20天以上,在全网最高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23天超过往年历史峰值情况下,安全平稳度过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