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面貌。
赣州章贡区供图
江西赣州,高质量发展春潮涌动,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区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革命老区有了新使命。
潮头登高再击桨。2022年,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GDP总量达4524亿元,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规上营收分别突破2000亿元、1600亿元、700亿元,分别增长24%、21%和79%。
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
曾经“金子卖出白菜价”,如今“土里资源变黄金”
“成为世界稀土永磁行业领军企业”,走进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这条标语立刻映入眼帘。
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考察时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们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强化试验和研发投入,掌握了晶界渗透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加快推进钕铁硼等稀土新材料开发利用。”金力永磁公司董事长蔡报贵介绍。
连年努力,不断赶超。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稀土永磁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3倍多。
“攻克更多尖端技术,向全球第一发起冲锋!”蔡报贵信心满满。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企业单打独斗可不行,必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为提升稀土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赣州梳理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链情况,编制《赣州市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瞄准有色金属产业中高端应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稀土永磁电机、永磁变速器等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延伸。”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赖庆华说。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平台的硬支撑。
省内首个央企总部中国稀土集团挂牌成立,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落地……赣州稀土正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创新进军,曾经“金子卖出白菜价”,如今“土里资源变黄金”。
去年11月,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除了向传统产业挖掘存量,赣州还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瞄准新兴产业寻求增量。
新信息技术产业多点开花——位于经开区的赣州区块链技术产业园,位于南康区的中国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位于蓉江新区的赣州大数据产业园、北斗时空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产业从无到有、加速发展,不同区县各打各的优势牌,各炒各的特色菜。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在荒地上崛起一座产业新城,集“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吸纳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入驻:孚能科技研发出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电池填补行业空白,金瑞琪拥有国际领先的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在赣州,智能制造风采得到精彩展现。
医药健康产业由弱到强——青峰药业在上海、波士顿等地建立“科创飞地”,形成全球研发体系;组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成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次性引进包括30名博士的团队……10年间,章贡区实现了从一家药企独大,到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宠物经济3条赛道齐头并进、123家医药健康企业聚链成势的华丽升级,平均每年产业营收增长20%以上。
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表示,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建强用好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层次和能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产业聚集区。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成为继脐橙之后产值超百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记者来到赣州经开区三江乡赤湖村蔬菜基地。数千亩蓝色大棚依缓坡而建,大棚里辣椒满挂,芹菜油绿。村民吴金兰和她的“棚友”们一捻一放十分娴熟,不一会儿工夫便采摘了一篮子新鲜辣椒。
“螺丝椒长势喜人,也是我们赣州一家餐饮连锁公司的主打菜品,可受欢迎了!”吴金兰喜笑颜开。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寸土寸金的赣州如何解决发展产业和粮食用地矛盾?让大棚“爬”上山!赣州绘就蔬菜产业的神奇一笔。
“通过盘活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我们探索出了蔬菜大棚‘上山下滩’的发展模式。”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昱说。
近年来,赣州市利用“四荒地”等未利用地,发展大棚设施蔬菜9832亩。目前,全市有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近1200个,累计建成大棚设施蔬菜基地面积29.2万亩。
赣州是众人皆知的“世界橙乡”,脐橙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水果类第一,“如今,蔬菜成为继脐橙之后又一产值超百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周昱说。
在全南县中寨乡中寨村自然之星露天种植基地,村民陈良贵正在松土除草。“再过一阵子,这些有机蔬菜就可以采摘发货,直供大湾区各大商场超市。”他高兴地说。
解决了产量,销路是关键。直供大湾区,这里的市场非常广阔。
“融湾!”采访中,赣州市各职能部门说到高质量发展时,都提到了这个词,农业高质量发展自然不能缺席。
近年来,赣州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成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城际合作城市。目前,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4家,每年累计有10万吨蔬菜销往大湾区;引进了一批湾区企业前来建设蔬菜直采基地和发展订单农业,涵盖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10年来,赣州农业发展步步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405.4亿元,增加到2022年735.38亿元,增长81.4%。
芝麻开花节节高!10年来,赣南乡亲们的钱包鼓了起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5301元提高到2022年15900元,增速在全省实现十连冠。
一座座新居亮丽整洁,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铺展。
融入湾区,推动开放合作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发展步履不停
南康区赣州国际陆港,蓝天之下,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而立,一列全程冷链的进口班列正缓缓驶入港区。班列上,15个集装箱满载着390吨巴西果汁,从南美的圣多斯港经海上运输至深圳,再经陆路送至赣州。
外国友人早已尝过本地的生鲜副食,老区人民也喝上了进口果汁。去年8月,赣州首趟出口冷链专列通过海关查验发往俄罗斯,产自老区的冷冻鳗鱼和蔬菜装了满满50个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