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首颗时空智能芯片发布,千寻位置形成时空智能自主可控的技术闭环

导读:

4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开幕。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公司——千寻位置

4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开幕。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公司——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展出业内首款北斗时空智能芯片“千寻步光”。这款芯片的发布,标志着千寻位置形成时空智能自主可控的技术闭环。

自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来,北斗应用已经进入“更高精度、更加可信、更优服务”的新阶段。其中,北斗高精度应用逐步向普适化、标配化演进,由此技术所衍生出来的时空智能,不仅成为全球各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热点,更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会上,千寻位置发布《北斗时空智能基础能力全链路图谱》,首次揭晓北斗时空智能应用全链路的核心环节。从远在太空的北斗信号,到地面亿万台终端接入时空智能,千寻位置所构建的基础设施、基础服务、基础器件和基础软件,是时空智能的四大底层能力。千寻位置全链路自研算法、平台、核心设备,技术安全可控。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当前数字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变革,强化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时空智能是我国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千寻位置基于近八年技术研究与落地实践经验,探索出一条时空智能新型产业全链路,并与合作伙伴共创时空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全链路能力的达成,意味着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的使用门槛已经大幅降低。

“发展北斗时空智能,千寻开始从一己之力迈向生态之力!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继续打造时空智能应用新能力、新产品、新业态,加速各行各业应用北斗时空智能的过程,让北斗进一步赋能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陈金培表示。

“全链路”的最后一环

从自主研发到集成应用,千寻位置历时近四年正式推出业内首款北斗时空智能芯片“千寻步光BG1101”。

作为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器件,时空智能芯片,为亿万级智能终端接入北斗时空智能提供了硬件基础。“时空智能芯片基于数据驱动,面向数字化场景的海量需求,提供精确可靠的时空信息,让时空数据在终端、应用和云服务中流转。”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

此次发布的千寻步光BG1101,采用国产CPU处理器,内置RTK高精度定位算法和DR组合导航算法,功耗大幅降低至百毫瓦级,采用高灵敏度设计,稳定输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千寻步光BG1101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的特点,在复杂场景具备智能化定位跟踪能力。

北斗时空智能芯片从设计之初就按“端-云”紧耦合思路,实现“端”算法与“云”数据协同,并且伴随时空智能平台技术持续演进,芯片能力在交付后仍能不断进化。

例如,基于“端云一体”的优势,千寻步光BG1101可通过“抗电离层算法+云端一体电离层抑制服务”,改善全球电离层活跃地区高精度定位不准确的难题。

目前,千寻步光BG1101已量产并投用超百万片,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农业、共享出行等领域,并在实际场景验证其性能。

时空智能芯片的推出,为时空智能服务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高匹配、高集成、可规模化的硬件载体,为未来时空智能应用的规模化增长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时,得益于全链路的优势,时空智能芯片可以与时空智能服务深度结合,“云”和“端”的数据协同,让“端”更智能,帮助数据在硬件终端、软件服务中有效流转。

业内率先打通时空智能全链路

从2015年成立至今,千寻位置建设与运营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并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机融合,让北斗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像水、电、煤一样随需而用。

定位精度的提高,催生出了时空智能这一创新技术门类。“时空智能通过时间、空间的有效贯通,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高精度、高动态精准映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表示。

就像任何一类新兴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时空智能产业的发展,除了技术本身的成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适配。

千寻位置发布的《北斗时空智能基础能力全链路图谱》,展现了从远在太空的一段北斗信号,到地球表面的亿万台终端设备可以使用时空智能的过程,呈现了千寻位置所构建的北斗时空智能四大底座能力。

第一,基础设施,是观测北斗卫星信号的“第一站”。千寻位置建设了全球首个统一运营并提供商用服务的卫星地基增强系统,以及覆盖亚太的星基增强系统,在中国全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时空服务。

第二,基础服务,即大规模时空服务平台。运用增强算法对卫星数据和站网数据进行处理,提升北斗的定位精度与完好性,形成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数据服务,通过卫星与互联网7×24小时双路播发。

第三,基础器件,是以千寻位置自研的北斗时空智能芯片模组为核心,将高精度定位数据服务和算法“打包”植入海量智能终端,适配不同数字化场景需求,构成万物获取时空智能的感知闭环。

第四,基础软件,解决了接入时空智能服务后“怎么用”的问题,是打开时空智能生态的前提。围绕时空数据的采集、呈现、使用和管理,千寻位置构建了更精细化的数字孪生能力,降低高精地图采集成本,助力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更加实时、精准。

在全链路的建设中,千寻位置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比如,自研“潜龙”时空服务器,基站单站可用率优于99.9%;从基准站、到数据处理系统、到播发系统,再到用户终端,全链路敏感数据加密传输;将航空领域的完好性指标引入时空智能领域,完好性风险低至10-7/小时的可信定位结果。

 已在多个行业领域验证

千寻位置已在多个行业领域试点并验证时空智能全链路的能力。

在大众消费领域,2019 年,千寻位置与华为、高德地图等合作伙伴联合攻坚,对来自定位天线、定位算法、定位芯片、手机地图等方面技术要素逐一升级改造,打通从高精度定位能力、到硬件终端、到移动应用的智能手机高精度定位技术全链路,最终在手机上实现车道级导航。目前这项技术已覆盖华为、小米、OPPO、vivo 等顶尖国产手机厂商的十余款旗舰机型,支持千寻位置高精度车道级导航能力的手机出货量超过2500万。能够在手机这样一个集成要求极度苛刻的设备上搭载时空智能能力,充分验证了千寻位置全链路技术的可靠性和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