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导读:

初夏时节的燕赵大地,晴空万里,惠风和畅。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

初夏时节的燕赵大地,晴空万里,惠风和畅。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先后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沧州市、石家庄市考察调研,察实情、看进展,一路上满怀深情的指引与嘱托,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勇拼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河北考察的首站。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考察了雄安站的建设运行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5月10日,旅客从雄安站候车大厅走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车务段雄安站站长杜小军说:“总书记先后察看了站台、候车大厅、站外广场,他很关心雄安站运行情况,也很关心我们铁路干部职工。”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窗口门户,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从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入手,优化升级站内设备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把雄安站管理好、运营好,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杜小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这是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5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在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段峰说:“我当时正在补办社保卡,总书记走了进来,询问我办理业务的情况,还问我日常生活怎么样。我告诉总书记,我和老伴从农村的旧房子搬进了有电梯的楼房,每月还能领到养老金,别提多高兴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5月10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居民段峰(右二)在便民服务站咨询补办社保卡事宜。新华社记者 曹国厂 摄

“总书记说要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南文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伟肖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始终放在心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在社区食堂用餐的82岁居民王瑞芳说:“总书记进来的时候,我正和老姐妹们一起吃饭。总书记走到我们桌前,问我们吃得怎么样。我说每天在这吃两顿饭,一天花不了10块钱,总书记笑着点点头。总书记说话特别亲切,我感觉心里很温暖。”

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南文营社区居民李敬和与妻子邢杰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电梯门开的瞬间,我们看到了总书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向总书记介绍自己一开始做零售生意,现在做批发业务,日子越过越红火。”李敬和说,“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全家深受感动,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努力为国家战略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居民李敬和一家合影(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中国雄安集团雄商发展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韩建友说,“总书记这次考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检验,我们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安庆杰说:“总书记第三次到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把脉定向,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好,为千年大计蓝图变成现实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里,旱碱麦正处于灌浆期,微风吹拂,生机盎然。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5月11日拍摄的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总书记很亲切,问了我旱碱麦的产量、价格、收益。”旧城镇后仙庄村村民杨东进说,“总书记一直盼着我们庄稼人收入高、生活好,以后我积极配合农技专家降低土地盐碱水平,多打粮食,多增加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考察回访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在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麦田内查看旱碱麦长势(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