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万物并秀。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在古城西安拉开帷幕。
5月17日下午至18日晚间,习近平主席分别同中亚五国元首会谈,并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为远道而来的贵宾举行了独具特色的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
此次元首外交有哪些独具匠心的安排,传递出怎样的信息?五场双边会谈有哪些重要成果?《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并共同观看演出
01
大国盛礼 恭迎宾朋
18日晚,西安大唐芙蓉园,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
这场欢迎仪式在地点选择、形式设计上都独具特色,传递深意。
西安,缘何成为此次元首外交的重要舞台?
时光回溯到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正是从这里出发,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紫云楼是大唐芙蓉园最主要的仿唐建筑群之一。18日晚的迎宾表演就是以紫云楼为背景。(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昔日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正是当今中国和中亚经贸往来的枢纽。
在西安为中亚五国元首举行欢迎仪式,体现出中国期待与中亚五国继往开来、加强合作的愿望。
△欢迎仪式在这里举行。(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当晚的迎宾表演以“大唐盛礼”为主题,复原唐朝时期迎宾礼仪,以传统文化之“礼”,迎远道而来之“宾”。
比如,迎宾表演中的“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礼仪舞蹈,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符号。舞者左手横拿“籥”、右手直拿“翟”,籥翟结合,展现“仁义礼智信”的精神特质,表达对友人的敬意。
△佾舞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符号。(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比如,迎宾表演中身着唐代红色官服的男子,双手平伸,指尖交错,左手在外,掌心向内,举手至额,欠身行礼,以中国传统的“天揖礼”表达对宾客的敬意。
△揖礼,汉民族的相见礼。(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再比如,“芙蓉花舞”创意取自唐诗“清水出芙蓉”,通过芙蓉花开绽放起舞,呈现出“曲水映芙蓉,相聚在长安”的美好场景。
△曲水映芙蓉,相聚在长安。(总台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习主席发表欢迎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中亚各国元首。他说,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是我们这代领导人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世界大势,符合人民期盼。
△欢迎晚宴的餐台设计融入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元素,并穿插中国和中亚五国的标志性建筑,独具匠心。(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宴会后,习主席夫妇同贵宾们共同观看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的歌手联袂演唱《美美与共》。(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02
会谈现场 暖心细节
17日下午至1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西安同中亚五国元首分别举行会谈。会谈中,一些暖心瞬间被媒体定格,为大国外交留下生动注脚。
“今天是你70岁生日,再次祝你生日快乐。”17日下午,在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伊始,习主席向他送上生日祝福。托卡耶夫对此微笑回应。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向托卡耶夫致以生日祝福
对于托卡耶夫总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华访问,习主席表示,这彰显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也再次印证了托卡耶夫总统同中国的不解之缘。
去年9月,习主席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哈萨克斯坦。在同托卡耶夫总统的会谈中,习主席说:“这彰显中哈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体现了我们的深厚情谊。”
△中哈两国元首会谈现场外布置的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很高兴同老朋友在西安会面。”18日上午,习主席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谈的开场白格外亲切。
“老朋友”这一称呼,多次出现在中塔元首会谈的报道中。过去十年间,习主席两次访塔,拉赫蒙总统多次访华,两国元首的频繁互动和深厚友谊为中塔友好交往留下一段段佳话。
△中塔元首会谈现场外布置的两国国旗。(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