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导读: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兴隆湖畔游人如织。
贾 樊摄(人民视觉)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安公社区的“屋顶花园”。
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
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让公园城市有机生长

建在龙泉山中的民宿。
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供图

沿着笔直宽阔的成都天府大道驱车南下,高楼慢慢隐去,城市日渐舒朗。

远望兴隆湖,水光潋滟,鹭鸟翔集;漫步城市生态绿道,笑语欢歌,生意盎然;邻水而建的成都科学城,楼宇错落有致,一批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拔节生长。

依山水建城,以自然营城。

四川天府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的嘱托,坚持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建成生态绿道360公里、连片蓝绿空间7.5万亩,加快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

城绿相合,聚人兴产。2022年,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32亿元,累计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引擎动力充沛,建圈强链加速推进。

水清,岸绿,业兴,人和。开局之年寻访天府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公园城市山水画卷渐次铺展。

高起点规划——

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城市不再是一块密不透风的“水泥板”。

白纸作画,2014年10月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从各个空间维度深化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让工作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觉城市是从自然中有机生长出来的,走出家门时就像走在自家花园一样。

区别于传统的“摊大饼”式布局,天府新区沿鹿溪河自北向南布局天府总部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数字文创城等3个城市组团,组团之间以生态廊道相连,形成“拥绿亲水”组团嵌套式发展。

“每个城市组团内部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和公园街区,形成公园城市四级空间结构。”天府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历章介绍,通过四级空间体系协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不削山头、不填沟壑、不改水系,不仅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还能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看兴隆湖,碧波荡漾,水草丰茂。曾经,这里还只是鹿溪河流域的一处滞洪洼地。

2013年11月,设计团队充分利用自然低洼地形特点,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势,壅水成湖。2020年8月,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启动。如今,兴隆湖水质从总体的地表水Ⅳ类稳定到Ⅲ类,有些地方甚至达到Ⅰ类或Ⅱ类,部分水体透明度达4米以上。

“我们采用基于自然手法的生态修复手段,在湖底进行地形设计和地形修复,营造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天材,就地利。公园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

不仅是兴隆湖,天府新区保留80%以上的自然地貌,打造园中现城、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从稍远处望去,成都地铁1号线广福站C出口“嵌”在红砂岩山体中,与周边地貌浑然一体;城市绿廊建设立足保持自然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尽可能使用乌桕等本地苗木;位于兴隆湖西南侧的湖畔书店,一侧的玻璃幕墙沉入水底1米,鱼群在摇曳水草丛中穿梭的场景清晰可见,生趣盎然……公园、街道、建筑在这里有机相融,形成了“三分山水四分田,三分城市嵌其间”的城市自然格局。

邻水营城,沿绿布局。如今,城市组团拥绿亲水,涌现高质量发展动能——

天府总部商务区汇聚产业动能,累计签约产业项目127个,投资额达2630亿元;成都科学城提升发展能级,引育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65个,持续完善高新技术服务业生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余家;天府数字文创城发力创意经济,招引网络视听、创意设计、文博旅游等新兴领域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超784亿元,2022年会展业总收入达143.7亿元,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聚势效应强劲。

实现高质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如何统筹?天府新区做好城市规划“加减法”:为合理控制各类用地规划比重,天府新区将城市建设区产业用地比重由27.2%压缩至20.6%,生态空间比例由65.7%提高到70.1%。

地上,生态留白。地下,管廊纵横。

在天府新区雅州路的一处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口就在眼前。沿管廊前行,电力、通信、自来水等管线整齐排列,不时还有轮式巡检机器人往来开展检查作业。

天投集团综合管廊运维项目负责人谭博文说:“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解决架空线缆造成的‘空中蜘蛛网’以及道路维修反复开挖造成的‘马路拉链’等问题,既能打造有序舒朗的公园城市地上景观,又能提高市政管线维护效率。”

“公园城市的建设规划不仅要考虑街道多宽、绿地多大,更要考虑人如何舒适地工作生活、城市发展如何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相融。”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重大项目处副处长邱伟说。

高水平建设——

湿地绿地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家底

沿公路蜿蜒而上,山间桃花芳姿明媚。登高远眺,成片桃林浅深层叠,错落纷繁……3月,正值龙泉驿区桃源村桃花盛开,风景如画,引得游人如织。

“每到桃花季,很多市民叫上亲友,来龙泉山看日出、赏桃花。我们办起茶馆民宿,经营生态采摘,游客在这玩得舒心、吃得放心。”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军说:“好山好水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家底’。”

“在天府新区,湿地、绿地不仅是城市点缀,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家底。我们遵循生态打底,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天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兴隆湖北岸,天府新经济产业园。拥水而建、错落有致的办公楼与城市绿道、湖景风光相宜相融。

“科创企业发展离不开科研氛围,也需要宜人的自然环境氛围。”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3月落户天府新区以来,研究院已承担各级科研项目700余个,同时发挥产业发展平台作用,孵化企业16家,其中有一半企业选择继续落户天府新区。

高颜值生态环境吸引高水平产业投资,天府新区不断丰富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一边是产研一体化工业楼宇和人才公寓,一边是林木幽幽的城市森林公园……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中央核心区规划建设总面积达206公顷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与园区建筑群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