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导读:

  24米高的东昌路瞭望塔,是30多年前上海浦东的至高点;进入新时代,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耸立于繁华

  24米高的东昌路瞭望塔,是30多年前上海浦东的至高点;进入新时代,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耸立于繁华摩登的陆家嘴。24米到632米,清晰标刻浦东“向上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被赋予全新的战略定位: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浦东快速行动,将引领区意见细分为450项任务,按清单、节点有序推进。两年多来,浦东干部群众“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断探索,一点点、一项项突破,450项任务九成已破题。

  从“跟随”到“引领”,浦东又将迎来“质的飞跃”。

  勇涉“深水区”——

  争当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黄浦江东岸,上海大都会游艇公司游艇停泊地。“我们准备开设一些新项目,让游客有更丰富的体验。”总经理虞文哲绕着岸边的场地信心满满,“过去,游艇业只能开展水上观光,若增加其他业态就得要特别许可。现在,我们一次性获得了文体旅相关的所有许可,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

  “文体旅一证通”改革,撬动一系列新业态的诞生。

  2022年11月,浦东率先推进“文体旅一证通”改革,将文体旅许可事项一次性授予企业。民宿、游泳、书店、攀岩、画廊等31个文体旅业的审批事项融合为一,经营主体在全领域内经营范围不设限、准入门槛不受限。“文体旅结合,就可能产生出新的模式,市场的想象空间也将变得更大。”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说。

  通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从“一业一证”改革,到确认制、准营承诺改革,浦东企业的准入与准营制度型开放步步迈进,已完成了叠加式创新。

  既要拿到营业执照,也要拿到经营许可,这是新开办企业获准开业的常规流程。2022年,浦东先行先试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获得营业执照的同时,只要作出承诺,就可以获得相关经营许可,大大节省了企业等候经营许可所付出的成本。主营咖啡连锁的上海茵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此大为受益。公司行政主管陈茜介绍,原来,装修好的店面要等许可证下来才能营业,现在不用等了,开一家连锁店平均用时减少十几天,一个门店就可节省成本20万元以上。

  几年间,浦东刀刃向内,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去除冗长的审批流程和较为繁复的证明,为企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大大加速了企业的上市进程。

  说起公司上市,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员特别感慨。以前,企业在申请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公司债券等过程中,所需证明资料非常复杂。

  “为了开证明,一家企业要跑许多部门,时间成本巨大。”华岭工作人员说。

  2021年底,浦东新区金融局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中,了解到企业的诉求,于2022年1月率先试点“以信用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浦东新区金融局局长张红介绍,这项改革大大简化了企业准备上市材料的流程,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效能,加速企业上市融资。

  华岭的上市申报因此大大提速。他们向浦东新区金融局提交信用报告申请,仅两个工作日后,就收到多个部门的完整信用报告书。仅用38天,就顺利完成了在北交所的上市。今年3月,信用报告替代行政合规证明在上海全市推广。

  过去两年多,浦东加速推进制度型开放,一大批首创举措落地:首家外资独资券商、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等一批首创性外资项目落户,国内首单外资班轮公司“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在洋山港正式落地,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为护航改革创新,上海在授权范围内,已推出15部浦东新区法规。

  锚定“从0到1”——

  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打造创新核爆点,勇当科创主力军”,这是浦东提出的目标。走在浦东多个园区,创新的氛围扑面而来。

  张江科技园区,张衡路,飞镖创新中心。挂在大厅里的标语夺人眼球:“做你想做的,其他的交给我们!”

  这里,是一个集研发中心、加速转化和早期孵化为一体的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创新综合体,主要为创业企业提供“从0到1”的创新服务。“科研人员只需带着想法来,我们就努力帮助他们实现。”飞镖创始人、投资人唐春山说,“我们提供专属实验室和配套空间、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仪器设施,甚至包括研发人员和一定的投资,让他们用低成本来实践想法,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速新药研发进程,降低创业门槛。”

  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总经理朱鹏程介绍,短短几年间,飞镖创新中心已服务了150多个企业或项目,被服务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超120亿元。基因治疗心脏病、人造肝脏等项目研发成果已初显成效。一些跨国药企的新药研发也开始进驻这一平台。

  为了加速“从0到1”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孵化新模式在张江诞生。“莘泽泡泡”就是其中之一。

  莘泽孵化器已建立10余年,服务了20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有多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近年来,莘泽又创造性地开启了为创业者服务的“泡泡模式”:免费提供场地,为项目牵线投资人,或直接投资。“创业者到了这个‘泡泡’里,我们尽量做到要啥给啥。”莘泽创始人曲奕说。

  北京大学副教授张嵘的项目聚焦孤独症的治疗,但在成果转化时遇到一定困难。一年多前,曲奕与张嵘深入交流后,当即决定全力支持孵化这个项目,并注资成为天使投资人,同时为该项目组织了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心理学等领域专家的科研辅助团队。目前,该项目产品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从0到1”是基础,“从1到10”是价值。为了加速“从1到10”的进程,浦东努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科技创新生态,助推创新产业集群式发展。

  2021年7月,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启动,这是浦东建设引领区的重要创新举措。

  开放式创新平台顺应了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大势,既为跨国公司等大企业的研发和投资拓宽了视野,也为需要帮助的初创团队提供了成长土壤。按计划,浦东将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从而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高地。

  强生创新亚太区负责人王丹说:“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需要通过合作加速研发、丰富产品线,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创新资源、提升创新高度。”

  目前,浦东“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提升能级,在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加快布局,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

  今年以来,浦东有3款国产Ⅰ类新药获批上市,累计达到21个;有13家企业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新上市2家,累计达到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