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厅一角。
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
20年间,郑州市郑东新区由一片鱼塘村落,蝶变为一座现代化新城。20年后,郑东新区把房地产商眼里的“黄金地块”给了科研机构。
为啥?
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郑东新区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打造创新服务高地,施行新举措,走好先手棋,发展至今硕果累累。未来,郑东新区依靠什么保持创新势头、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同年,郑州被确定为10个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城市之一。郑东新区承载河南争创国家创新高地的深切期望,向科技创新驱动的“以产促城”转变,昂起了全省创新驱动的龙头。
一座城
为创新立法,高标准建设中原科技城
郑东新区龙湖,碧波荡漾,岸芷汀兰。龙湖北岸,曾被看作郑州市高端房产地块。而今,这里已变成中原科技城的组成部分,汇聚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在郑州落地,无论使用土地,还是引进人才,都得到全方位保障!”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副院长张宏说。
走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的建设现场,塔吊矗立,机器轰鸣,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入驻郑州一年多,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引进20多名国家级人才,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成功获批河南省首个工信部“多模态重大慢病防控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南巨大的市场潜力、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学校优势学科高度契合。”张宏举例说,河南超硬材料产业迅猛发展。与此对应,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研制了金刚石晶体生长成套装备,开发了金刚石同位素电池、金刚石特种芯片;与龙头企业在装备、材料与器件等方面深度合作,达成意向采购协议超亿元。
破局创新,河南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推动,把郑东新区当作全省创新策源地,建设一座全新的中原科技城。作为省里的重点工程,中原科技城经历了三次“成长”,规划面积从16.4平方公里、64平方公里,最终覆盖郑东新区全域260平方公里。在这里,河南省科学院专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原科技城提供发展空间、公共服务;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搭建“桥梁”,连接研与产。
“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打造河南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的主平台和主阵地。”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州中原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孙建功说。
创新之路,法治护航。2022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在国内首次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量身立法;2022年11月表决通过《河南省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为一座科技城的规划立法。《条例》明确,中原科技城将科研产业用地列入强制性内容,禁止擅自改变科研产业用地性质;明确省科学院设立理事会,实行院长负责制……
筑巢引凤,成效立显。如今,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三大国家级技术服务平台,中科大数据研究院等10家国家级科研平台,嵩山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纷纷入驻。今年,计划引进10所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目前,已对接一批国内外一流高校。
走进郑东新区东部的白沙片区,火热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这里是各类科研机构的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地。未来,中原科技城将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综合研发功能区、赋能河南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一条路
补创新短板,新型研发机构探索新路
缺少一流大学,缺少一流科研院所,河南如何破局创新?
依托中原科技城,河南重建重构省科学院,全力招引高校研究院所、落地省实验室,以新型研发机构补齐创新平台短板。
走入河南省科学院展厅,河南省八大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标志性创新产品一一陈列。
“这些产业、企业、产品,不是照搬材料,而是深入实际、重新梳理,目的是与科研有效对接,成立相应的研究所,引领产业升级。”河南省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2022年9月,阔别河南省科学院30余年后,余龙以首席科学家的新身份重新“回家”。在他眼中,单位除了名称没变,从场所到架构,从人员到制度,从站位到定位,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最大的变化是,科研的事科学家说了算。首席科学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研究方向自己定,需要人才自己招。科研经费自由调配,鼓励勇闯科学‘无人区’。”余龙说。
在实验室,余龙往烧杯里加入一点“粉末”,再添些水,把烧杯倒置,里边的水像是被施了“定身术”,一滴也不流。这是余龙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反应挤出技术。用这项技术生产保水缓释化肥,能提升土壤30%的聚水能力。
“这是回河南后研发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从明确课题到实际应用,只有半年。”余龙说,河南是农业和食品大省,肩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这项技术助力改善土壤、稳定地力,已经应用于一些地区的盐碱地治理。
现实“出题”,新型研发机构“答题”,科学家把科研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
大数据时代,国家网络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面对日益增多的恶意网络攻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领衔的河南省首家省级实验室——嵩山实验室,通过自主创新理论和技术,让云平台拥有自身“免疫系统”,可以抵御网络攻击。成立仅1年多,嵩山实验室联合龙头企业在河南省鹤壁市打造了具有内生安全属性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
“科研支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我们谋划建设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园、河南省大数据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化园区,引进了上汽集团、超聚变、华润数科北方区域总部、腾讯中原总部等一批企业,形成创新驱动产业的良好态势。”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牛瑞华说。
一块田
育创新环境,耕耘人才创新创业试验田
在国外奋斗多年的文学军,已成为医学与生物领域领军专家。最近,他选择回到郑东新区,计划建设一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