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汹涌人潮寻求产业破局口,汽车之外看展商引导这三大行业焦点

导读:

热度不减首日!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开幕第二天,现场人潮依旧,行业大戏精彩继续!

十年来,半导体

热度不减首日!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开幕第二天,现场人潮依旧,行业大戏精彩继续!

十年来,半导体需求不断攀升的汽车市场固然迷人,引得众多厂商扎堆加码汽车行业(点击观看昨日报道)。但半场已过,依然拥挤的赛道意味着更加白热化的竞争,在没有彻底突出重围之前,鸡蛋总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少厂商逐渐在其他领域小心探索寻找新的业务突破。今天,我们继续深入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看看哪些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前沿厂商们的青睐呢?

紧抓工业市场,保稳提质蓄力前行!

工业领域依旧是半导体长期稳定增长的市场。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据预测,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3.92万亿元。而作为一项长期性且多方面的工作,数字化升级需要整个产业链持续探索先进技术和流程,以完善数字化解决方案,达到优化企业的运营工作和提升企业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此,不少优质的半导体方案供应商一直把工业作为突破的主要抓手,在该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在本次展会上的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ADI,在现场演示了其新推出的ADI OtoSense智能电机传感器解决方案,是一款专为电机设计的基于AI的高性能预测性维护平台。

要知道在科技赋能万物的时代,在设备发生问题之前预先知道,从而采取措施进行维修保护,减少机械故障或损坏,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成为了现代工业维护的主流。据现场工程师介绍,该解决方案仅需4颗可更换的1.5V AA锂电池供电,内部集成了ADI高性能传感器、精密转换器和信号链,能捕获电机的振动、温度、速度和磁通量等各种参数,在早期就能检测出电机异常状况,并通过Wi-Fi连接将这些数据安全地发送到后端云进行处理。云上运行并集成到Web应用中的人工智能引擎分析数据并监控电机的运行状况,使客户可以在手机移动应用程序或PC端网络仪表板上实现7x24小时电机状况监控。

与传感器的紧密结合,工业级MCU也是工控领域的核心。本土的极海半导体一直以高性能MCU助力工业数字化的转型,在现场极海半导体展示了其APM32电机控制专用MCU系列,其中APM32F035芯片是其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电机控制专用MCU。从官方提供的数据看,APM32F035芯片内置Vector Computer(MDU+Cordic)多种专用数字运算加速器,集成高速ADC、运放、比较强及CAN控制器等外设资源,搭配极海电机控制通用开发平台,可有效提升电机控制性能,降低产品运行成本。

此外,极海还推出面向工业的高性能APM32F4系列MCU“代表作”——APM32F411芯片,其具备高速运算能力、多种工作模式,及丰富的高精度外设和通讯接口;可提供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SoC方案,满足用户对产品功耗、性能、性价比方面的综合需求,在工业4.0、电网基建、楼宇自动化、智能家电等领域细分市场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同样是本土展商的国民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工业级MCU在现场展示,其中N32G45x系列增强工业级MCU,是其面向工业市场主力产品,同时集成国际/国密算法。产品基于32 bit Arm® Cortex®-M4F内核,集成高达512KB片内FLASH,144KB SRAM,集成多达17个高性能模拟器件,18个数字通讯接口,内置10余种密码算法硬件加速引擎,支持多种安全特性。据了解,该款产品曾荣获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芯”优秀市场表现产品奖。

“光储充”风口已至,万亿赛道如何分杯羹?

得益于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从光伏产业链制造端来看,全球的光伏产业链制造端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2023年2月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为230吉瓦,同比增长35.3%,以此拉动光伏产业链制造端产能进一步扩大。

对此,有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该领域,例如瑞能半导体,其功率产品组合在微型逆变器、大功率储能变流器、中小功率储能变流器、组串式单相逆变器、组串式三相逆变器应用中展现出技术优势,其产品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行业头部客户的一致认可,被大量采用。

另一边,ST也在本次展会中亮相了其对绿色能源发展的解决方案,初次推出了“可持续发展专区”,其中就有光伏逆变器的展示。根据现场工程师介绍其基于成熟的创新技术,并以丰富的太阳能应用经验为后盾,为30~50KW光伏逆变器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通过在升压部分使用H系列IGBT和H/G系列SiC二极管,该方案可以帮助实现非常高的效率并减小元件尺寸。

通过“可持续发展专区”中展示的电动车模型,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和边缘人工智能洗衣机模型等展品,可以充分感受ST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创造技术。一直以来,ST致力于通过其创新的半导体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使日常应用变得更智能、更安全、更节能。ST承诺到2027年实现碳中和。

作为控制系统中的老牌企业,欧姆龙秀出了其通过欧姆龙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在碳中和及数字化领域的成果,利用继电器、开关、连接器和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帮助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的设备小型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实现脱碳社会做贡献。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光充储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新能源配储中,2022年全年新增投运光伏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204MW/4520MWh。同时,在2022年还陆续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的发展。

政策护航叠加市场火爆,吸引不少企业开始布局加码,其中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纳芯微在综合发电、输电和用电端的泛能源领域有着一系列产品,在现场展示了其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光伏、储能、充电等市场的系统解决方案。

包括高压输出侧可承受1200V直流电压的NSD1624高压半桥非隔离驱动和适应严苛环境的磁电流传感器NSM201X/NSM211X/NSM203X/NSM2020系列,满足客户在高频、高压、高可靠性应用场景下的系统要求;基于电网、储能和工控应用中越来越多的互联需求,纳芯微提供集成隔离电源的隔离CAN收发器NSIP1042,其集成化设计可帮助客户实现更小的系统尺寸;同时还有基于纳芯微隔离电源和CAN/RS485收发器的分立式解决方案,也为客户在平衡性能和成本效益上提供了不同选择。

储能市场同样引起了传感器巨头霍尼韦尔的关注,从传感器方面入手,降低储能系统安全隐患,让绿电平稳入网是霍尼韦尔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