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面向全球青年学生、规模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十多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一个个国际体育赛事已经或即将在中国举办。
在28日中午举行的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中国愿同国际大体联和各国各地区代表团一道努力,把成都大运会办成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因成都大运会相聚相知,增进理解,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新动力。”
――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
△2023年7月28日中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宾馆举行宴会,欢迎出席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在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
从出席索契冬奥会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再到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通过体育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助推国之交、民相亲。
2018年11月16日,中国援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布图卡学园正式启用。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启用仪式时,与巴新政要共同见证了两国友好交流的动人一幕:奥运冠军张怡宁等现场指导巴新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习近平主席鼓励他们争创佳绩,做两国人民友好使者。
△2023年7月22日,巴西代表团成员抵达中国四川成都大运村后合影。
此次成都大运会,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报名,6500名运动员参赛。这场世界青年的盛会,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青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
波兰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阿洛伊齐 诺瓦克说:“此次参加成都大运会,波兰运动员既要争取奖牌,也期待增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运动员的友谊和合作。”瑞典大学体育联合会赛事经理亚当 斯蒂格伯恩表示,运动员们将把在中国成都美好的回忆和比赛中收获的友谊带回家。
――感受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成都街头一角
在成都大运会的火炬、主体育场、会徽、奖牌绶带上,3000年前的“太阳神鸟”身影频频出现。这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向世界其他文明发出的诚挚邀请。
成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源地。它地处四川盆地的“盆底”,四周崇山阻隔,古蜀先民“五丁开山”的传说,至今激励后人;面对水患,先民们不屈服不气馁,建成都江堰,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坚毅与奋斗,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色。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成都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
因为这份自信与坚韧,在受全球疫情等影响大运会两度延期的情况下,成都迎难而上,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来办赛,新建、改造了49个体育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水准。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梅洛评价:“大运会的场馆是奥运会级别的。”
――激扬澎湃的青春力量
世界上很多体育名将的圆梦之旅,是从大运会开始的。中国的不少名将,亦是如此。
1981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11届大运会上,18岁的李宁一人独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枚金牌;以体育学院学生身份参赛的郎平,随中国队夺得女排冠军,实现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金牌“零的突破”。2001年,第21届大运会在北京举行,郭晶晶一举夺得跳水项目3项冠军;刘翔以13秒33的成绩摘下男子110米栏决赛金牌……
△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大运会女篮小组赛中,中国大学生女篮战胜葡萄牙大学生女篮。
青年强则国强,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运动员寄予厚望。
2022年2月24日,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鼓励大家“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2023年7月29日,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男子南拳冠军中国队选手曹茂园(中)、亚军中国香港队选手刘子龙(左)和季军伊朗队选手巴尼塔勒比在颁奖仪式上。
今年的成都大运会上,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411名运动员参加全部18个大项、261个小项的比赛。7月29日上午,在武术项目男子南拳比赛中,中国队选手曹茂园获得冠军。这也是本届大运会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对于中国而言,体育有多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建成体育强国是其中之一。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一字之差,深刻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为体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第三年过百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