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成都大学三下乡:日出江花红似火,传播薪火展未来

导读:

为了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传播情况,追寻先辈建党、探寻真理历程,厚植爱国

为了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传播情况,追寻先辈建党、探寻真理历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2023年5月31日至6月2日成都大学“薪火传承”暑期实践团队来到四川成都市、江油市,开展以“追忆《人声》过往,探寻真理历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所面临的生死考验和顽强斗争,学习和传承革命先烈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年6月2日,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王右木纪念馆,于“学思践悟”中加强“四史”教育学习,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成都大学三下乡:日出江花红似火,传播薪火展未来

图为团队到达王右木纪念馆合影。胥舒月 供图

守初心:追寻红色起点

团队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前往江油王右木纪念馆,江油武都镇作为曾经的老城镇,逢双赶场的日子,人流如织的街道,茶馆里摆龙门阵的老百姓……让小镇格外热闹。在这份热闹之外,有一处安静古幽的清代建筑,成了武都镇上最独特的风景线,来往的人对此并不陌生,都知道那是革命先驱王右木的纪念园。王右木短暂却璨若星河的一生,在这里寻得了踪迹。

受旧式知识分子大哥王初龄的影响,王右木少年时期就萌生爱国情愫,青年时试图以“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救国救命未果。几年后,学成回国,这期间通过不断研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愈发坚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此后,他以成都为中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

践行动:重温革命记忆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该纪念馆用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文函、回忆录等形象地展示了共产党员王右木一生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其中,这些陈列也“展示”了四川第一个“马克思读书会”;第一个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人声》;第一个团组织——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

成都大学三下乡:日出江花红似火,传播薪火展未来

图为团队参观王右木纪念馆。雷洁 供图

从馆内团队更加详细地得知了王右木去到上海与陈独秀见面,向他们学习如何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何组建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的一些方法。随后,王右木在四川组建了当时四川省第一个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革命组织—马克思读书会。考虑到读书会的传播性有限性,王右木于1922年2月创办的《人声》问世。

“何谓《人声》呢?用王右木的话说,这个刊物‘应鼓动人民起来大声疾呼,提出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人民的呼声’。”随后,王右木以马克思读书会的一些成员组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到1923年春,团组织已具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的条件。王右木将此情况向党中央汇报,得到党中央的正式批准。192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最早组织—成都独立小组建立。

王右木虽然牺牲了,但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江油人民也从王右木等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中汲取无限动力,建设幸福家园。

成都大学三下乡:日出江花红似火,传播薪火展未来

图为王右木纪念馆内景。胥舒月 供图

勇担当:传承革命精神

“我们此次前往王右木纪念馆,队员们观看了展馆里的珍贵史料,详细地了解了王右木的生平事迹,进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历程。”胥队长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明白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承担责任,人人都应做有担当的青年。据悉,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高校师生自觉担当强国使命,激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新青年,应感受到革命先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气节,体悟伟大的建党精神,学有所成后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雷队员如是说。

社会是大染缸,社会实践是学生从象牙塔走向大染缸的桥梁,社会也是个大课堂,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只有主动地接触它,了解它,才能更好地适应它。团队成员们也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还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团队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了解了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识到了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性。(成都大学:黄钤铃 胥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