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注定成为永恒。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书写了上古至西汉三千年的历史风云。翻开这部巨著现存最早的宋刻本之一,在第123卷《大宛列传》中,西汉史官司马迁记录了中国与世界最早的一次交流。
公元前138年,27岁的张骞率领使团,穿过河西走廊,一直进入中亚。司马迁在文中这样评价道:“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张骞的“凿空之旅”,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王朝,视野得以越过巍峨的崇山峻岭,看到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
张骞“凿空之旅”后的1500年,明代的《瀛涯胜览》,记录了郑和多次下西洋的见闻。公元1405年,郑和从南海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终到达遥远的红海和索马里海岸。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从海上连通了东西方,也拉开了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一陆一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英雄气概的探索,也是中国和世界文明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它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推出片名:第一集 大道同行】
【字幕】2013年9月7日 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
【解说词】
2013年9月的这一天。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一所大学礼堂里,一大早就挤满了来自各界的听众和众多媒体记者。
【同期】习近平
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解说词】
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同期】习近平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解说词】
千里之外,马六甲海峡。地处这个世界上最长、最繁忙的海峡边,2013年10月,印度尼西亚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时刻。
【字幕】2013年10月3日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同期】习近平
大家好!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解说词】
印尼归来后不久,这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称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印章。
这个伟大的构想,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走到了十字路口。
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大步向前。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亿人口,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足30个、人口不到10亿。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历史的十字路口,人们对未来,既满怀期待,又充满困惑。
【同期】联合国前秘书长 潘基文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政治意识形态问题、宗教问题、政治界线正在分裂这个世界,将其碎片化。因此我们真的需要一种全球视野,去实现全球的繁荣、和平与安全。
【解说词】
此时的中国,也在跋涉探索。
如何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实现更好发展?如何能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人类历史前行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点上,用穿越历史和未来的眼光,在关键节点作出关键抉择,并付诸行动。
【字幕】2013年3月23日 俄罗斯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同期】习近平
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解说词】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从历史看现实,从中国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国领袖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深邃思考,是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
以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 陈理
总书记在这个时候之所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确实是有很深刻的现实考虑,也是有很深刻的历史依据的。你必须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你要考虑其他国家一起来合作,一起来实现共赢,来实现大家的共同发展,这才是人间的正道。体现了一种非常宽阔的全球视野,世界眼光。
【解说词】
在大英图书馆研究中国历史近四十年的学者吴芳思,透过浩瀚的历史书卷,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于这个时代的意义。
【同期】大英图书馆中国馆原馆长 英国著名汉学家 吴芳思
我认为中国现在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放眼外界,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这可能基于古老的思想,但这是全新的起点。
【同期】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 格雷厄姆·艾利森
我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的一项卓越的倡议,是他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全球性倡议,其中蕴含了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伟大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想法。
【解说词】
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时代的鲜明印记,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球视野,它会如何改变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片花】
【解说词】
2014年,美国的《外交官》杂志中,一篇文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尽管有广阔的目标,但目前仍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将“一带一路”国家联系在一起?相对于雄心勃勃的言论,如何实施这一愿景,细节仍然很少。
【同期声】(外媒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
该计划将成为中国在这方面最大的一笔投资。
新丝绸之路是一个非凡的雄心勃勃的举措。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会成功?会破产?还是只是一个口号?
【解说词】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外界众说纷纭。“一带一路”到底靠什么能把不同国家联系在一起?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同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 郑永年
任何这样一个大的项目,肯定是不同的国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都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政治制度,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的视角看“一带一路”是不可避免的。
【同期】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 刘卫东
所以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去借鉴和搬用,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不是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这样一条路,需要去探索的。
【解说词】
走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积淀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更是对世界全新的理解与认知。
这是一次全新的出发。
2014年盛夏,一个月里,从北到南,由陆到海,沿着古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走访了五个国家,寻找并对接双方发展合作的共同点,以此来诠释求解合作最大公约数的诚意。
【字幕】2014年8月21日 蒙古国 乌兰巴托
【解说词】
抵达蒙古国时,这个国家刚刚提出自己的发展规划——“草原之路”。
古老草原之路上的国家,虽然矿产等资源丰富,却受困于地理条件,缺少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