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来到丹巴县半扇门镇阿娘沟村,在山腰处远眺,看见风貌统一、整齐划一的安置小区,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美观整洁。在不远处,阿娘沟村集中连片的田地内正在架起一座座种植羊肚菌的大棚。
很难想象,在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袭击了该片区域。连日的暴雨和洪流将下游的墨尔多山镇五月村、科尔金村以及半扇门镇阿娘沟村夷为废墟。
阿娘沟村集中连片的田地
发生泥石流后,阿娘沟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建起具有当地风格的安置小区,该村35户受灾群众已搬进一楼一底的小洋楼。
村民住上了好房子,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振兴,如何实现村民们共同致富? 阿娘沟村突出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等工作,采取“整理集体土地+流转群众土地”等方式,通过发展羊肚菌、蔬菜和种植养麦,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出售羊肚菌、二荆条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0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兴富满脸喜悦地向记者分享今年丰收的喜讯。
夏季栽种的青椒
去年开始,阿娘沟村在中省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筹资100万元整理集体土地,建设标准农业园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有效利用冬春季闲置农田,助力村民增产增收,阿娘沟村“支村”两委主动探索,经过深入调研,最终选择“混合型”种植模式,冬春季种羊肚菌、马铃薯,夏秋季种辣椒、养麦,实现“冬闲地”变“冬宝地”、一年两收变一年三收,让阿娘沟村村民一年地”、四季天天有事干、月月有钱赚。
“今年羊肚菌收益达80万元,二荆条收益有17万元,还有其他的农作物收入”。冯兴富算了一笔账,每一天平均有15名当地的务工人员,一天100元的工钱,光发工资一年就得 54万元左右。不仅能挣务工费,集体经济今年产值就达120万元,年底分红对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10月下旬,阿娘沟村收完二荆条后,继续搭建种植羊肚菌的大棚。“一年会比一年的效益高!”冯兴富无比自信地说,去年搭建大棚时,没有按照风向来搭建大棚,导致部分大棚受损,使羊肚菌长势稍微差点,但是今年吸取去年的教训,搭建大棚时,避开迎风面来搭建大棚,避免导致大棚受损。
二荆条喜获丰收
在百余亩农田的右侧,具有吃住行功能的综合服务站正在拔地而起。“每到羊肚菌和二荆条丰收的季节,就会有很多货商慕名而来,村口和田边都站满收购商。”面对大批的采购商慕名前来,村里却没形成吃住行等基础产业链的局面,阿娘沟村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整合浙江援建资金480余万元,配套建设综合服务站、旅游驿站等附属设施,同时结合沿线自然风光,打造慢游生态圈让更多路过此地的游客和采购商停下来、留下来。
随着羊肚菌、二荆条等带来的实际效益,阿娘沟村采取“自产、自制、自销”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下一步,阿娘沟村将继续深挖本土优势产业,多点开花,靶向发力,持续推进优势变特色,助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绘就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