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之于每一个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60年代的土坯房、70年代的筒子楼/弄堂、80年代的单元房、90年代的商品房、21世纪的花园洋房……房子的变迁犹如一部史书,深刻记录着时代的洪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城与乡。
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像背后,万家灯火的影绰光晕之中,家的样貌也犹如一首诗歌,回荡着每个人的成长记忆,深情吟唱着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故事。与此同时,“室内设计师”这个职业始终走在家居美学的前沿,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具体化,为每一个“家”创造着更多可能,生动地诠释了“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更是用来生活的”……
10月30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筑巢奖组委会,联袂策划的“筑巢·中国美好人居70年展“暨“第十一届筑巢奖颁奖盛典”拉开帷幕。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筑巢奖组委会常委苏丹说:“‘筑巢’是对人类孜孜不倦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而努力行动的生动比喻。安居才可乐业,这件事和每个人、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居住环境的优化和改良不仅关乎人类健康,还反映着文明的形态和水准,一个诗意盎然的人居环境中,也必定吸纳和包容着多种门类的艺术形式,因此这个展览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有着积极的动机和深层的意义。”
展览总策划、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说:“‘筑巢’是一个十分诗意的表达,人类早期人居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穴居式和巢居式。这次展览不仅是对筑巢奖15年的回顾,评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还希望格局更大一点,回到办奖评奖的初衷上,让人们知道‘好设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也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洞见新中国波澜壮阔的住宅建设发展过程,感受到设计是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的。”
筑巢奖组委会嘉宾共同启动“筑巢·中国美好人居70年展”
“筑巢·中国美好人居70年展”紧扣历史纵深感、观众共鸣感、发展成就感,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字视频、互动场景,从时间线索和空间变迁两个维度,恢弘呈现了近70年来中国人居发展的历史面貌、卓越成就,真实还原了中国人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空间变化,点滴记录了从住有所居、安居宜居,再到当下的品质生活、美好人居的时光变化,以及相对应的设计活动的变迁线索,带领人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感受中国美好人居70年的巨大变迁,让每一位观展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关于“家”的情感记忆,找到我们为之奋斗的情感共鸣、见微知著感受时代的发展进步。
10月30日,观众在展览上的参观
在中国美好人居近70年的发展中,筑巢奖于2009年应运而生,筑巢奖的15年与中国普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住宅形态和室内设计的高速发展阶段高度契合,在本次主题展中,筑巢奖作为中国人居变迁的一面旗帜,将“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华夏人居之美;聚焦民生,关注小户型;拒绝过度,做恰到好处的设计;鼓励原创,不断探索空间设计的可能性”等价值主张鲜明地展示出来,希望能够让大众了解正确的设计价值观;筑巢奖15年来一直积极鼓励青年设计师的成长与进步,“领航人物豪情未已,璀璨新星志在千里”,本次展览将5000多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作品进行了呈现,还原了普通大众真实的生活居住状态,让观展者充分感受到了设计的价值,房子经过设计者的构思和创造,使空间得到了更好的释放和表达,为居住者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10月30日,观众在展览上的参观
在开展当天,展馆就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观众,参展设计师也纷至沓来,在接受现场媒体采访的时候,很多设计师都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筑巢·中国美好人居70年展”的一名参展者,感谢筑巢奖组委会搭建了这个平台,一方面得以见证自己在行业内默默耕耘多年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
与时代同行,为人民筑造,与主题展同期开幕的“第十一届筑巢奖颁奖盛典”,在10320套作品中遴选出了976套获奖作品,遴选佳作,万里挑一,客观科学的评选过程,国际化视野,多维度评判,激励了近千名年轻的优秀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中国美好人居70年展出的优秀作品,包括第十一届筑巢奖获奖作品都代表了一个时间段内的答案,设计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始终期待下一个答案会更好。
伴随着第十一届颁奖盛典的落幕与第十二届筑巢奖的启动,今天既是一个句号,更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民族的发展始终是与美好的人居环境相伴随的。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设计师们一定会拿出新的答案,继续书写“筑巢·中国美好人居”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