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融资结束,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
近日,绿氢电极供应商上海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莒纳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长江创新领投,东方嘉富、阳光照明跟投。
自2022年正式运营以来,在推进绿氢电极材料技术革新和市场验证方面不断前进的莒纳科技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完成了两轮总计1.5亿元融资,成为绿氢电极材料市场的有力参与者。
“公司年底还将发布碱液电极新品和PEM膜电极。此外,由莒纳科技与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等生态圈伙伴共同组建的‘电解槽核心零部件测试平台’已落地成都,届时也将正式投运。”莒纳科技表示,公司的MW级示范项目也即将完成交付,正式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
莒纳科技希望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推进工业电解槽核心零部件及整体的应用验证,实现行业良性发展。本轮融资的达成,将助力莒纳科技在绿氢电极材料发展之路上越走越稳。
?专注绿氢电极材料,技术创新获资本认可
莒纳科技于去年 5月完成天使轮融资,并在同年发布万安电密碱液电极 JA-10000 系列,同步达成中试线投产及首批订单签署。
无论从单笔融资金额还是估值总额来看,莒纳科技在当下的绿氢材料市场,均位列行业前列。
“当前,电解水制氢技术进步迈入深水区,新型催化电极是重点突破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莒纳科技作为新型催化电极厂商,团队实力突出、先发优势明显、技术布局齐全,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长江创新相关负责人表示。
莒纳科技所处的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赛道,是近年内绿氢发展的投资热门。
以碱液电极为例,碱液电极在碱性电解槽成本中占比约 20-25%,是决定电解槽性能的关键。根据 GGII数据,预计 2023年国内碱液电极市场规模将达到 3亿元以上,同比接近翻番增长,到 2030年市场需求规模有望突破 60亿元,2023-2030年复合年均增速超 53%。
碱液电极正处于快速扩张期,行业投资热度上升,目前国内碱液电极基材及催化剂企业超过 50 家,主流出货电极企业在 10 家左右。而独特的技术路线及完备高效的管理研发团队,决定了莒纳科技在一众友商中获得资本青睐。
莒纳科技碱液电极选用的原位生长结合电沉积法的电极制备路线,与市面上常见的热喷涂、等离子体喷涂等工艺有所不同,该工艺在镍网/泡沫镍基底上通过原位生长方式形成特殊微纳结构,以提高电极的比表面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
“原位生长工艺适配不同规格的镍网和泡沫镍基材,可方便调控催化剂组份获得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能控制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形成有序化电极结构,增大反应活性面积。另外,原位生长的催化剂材料与基材形成化学结合,与传统涂层相比,可避免应力失配造成的大面积脱落,获得长久稳定性。”莒纳科技指出。
?直击行业痛点,测试平台年底投运
在稳步推进产品及市场之外,莒纳科技也致力于解决当下行业缺少工业实证平台的困局——莒纳科技与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建成联合生态圈,成立了“电解槽核心零部件测试平台”,将于年底正式投运。该测试平台旨在解决电解槽行业新兴技术缺乏工业性验证的问题,为电极、隔膜、极板等核心零部件提供在工业运行环境中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测试,探索电解槽最优系统组合。
在目前行业标准并未明确的情况下,市场上的电解槽及供应链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看似企业数量增多,产能扩大,实际上真正能拿出经受市场检验的产品并不多,绿氢项目飙升给电解槽领域带来“虚火”过旺。
另一方面,电解槽一路向大标方、高产能迈进,电解槽各类零部件商层出不穷,性能不断取得突破,但在实际运行中,目前的电解槽及核心部件均还需要进行产品的打磨,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的性能迭代才能让人信服。
电解槽行业要真正跨过“虚火”到“爆发”的鸿沟,加速推进产品的测试及工程验证俨然已经成为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作为一个电极商、材料商,要通过长周期的测试证明自己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就不该单一局限于电极本身,而是更要重视产品在电解槽整体系统中的适配性,莒纳科技在成都和业内伙伴、政府一起,建设专门针对电解槽核心零部件的测试中心,也希望邀请更多的业内同行可以参与建设、共享这个测试平台带来的福利。”莒纳科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