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导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新征程上,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需依靠的,也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铿锵有力、直抵人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百余年奋斗的赓续前行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人民至上”始终不渝。

今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时间回溯至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改革千头万绪,以人民利益为旨归,改革的科学性才有支撑,落实的有效性才有保障。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改革,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承载着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期盼。在福建三明,人口不多、经济体量相对较小、退休人员占比较高,一度面临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等情况。2012年,三明剑指医改,整顿虚高药价、过度诊疗等乱象,堵住“以药养医”的老路。此后,多次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提高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占比;探索全民健康管理新模式,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来到三明了解医改惠民情况。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如今,三明医改经验已在全国推广,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改革,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黄海之滨,山东日照,一条长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纵贯南北,配以观景平台、运动步道、游客休憩广场等设施,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打卡点。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时指出:“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前些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近年来,“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相继实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如今,人们普遍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了。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2000多个改革方案,一切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都是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无论推进什么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坚守改革初心,得到了亿万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骄阳似火,麦收过后的皖北田野一望无际,刚刚获得丰收的安徽滁州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又播种下新的希望。

这里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总书记走进我家小院,和我们唠家常,问得很细致。总书记的心始终与我们农民连在一起。”今年81岁的严金昌说。

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当年与另外17名村民按下改变农民自身命运的红手印。亲历了农村改革起步的历史,如今他又见证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历程:这些年,小岗村不断享受改革红利,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再到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村民由“户户包田”变成了“人人持股”;从红手印到产权证红本子,再到分红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新时代,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饱含深厚人民情怀的话语,为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正确方向、指明科学方法。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增进民生福祉行之笃之。

大凉山深处的阿土列尔村,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悬崖之上,在极其漫长的岁月里,垂直于绝壁的17条藤梯曾是村民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悬崖村”的藤梯换成了更安全的钢梯,村民们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县城安置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