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嘉定区市民刘先生通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互动平台反映,称家里老人迷上了附近的一家养生店,一有时间就要去店里体验“吸氢气”,最近更是花费数千元购买了店里售卖的一款纳豆制品。刘先生担心母亲受到欺骗,多次劝说母亲未果,只好向本报求助。
刘先生反映的是真新街道金鼎路上的一家“氢养馆”。该店曾因虚假广告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这一次售卖的纳豆制品是否又存在猫腻?
免费体验吸引老年顾客
上个月,刘先生的母亲在和邻居聊天时,初次听说了位于金鼎路上的“氢养馆”。所谓“氢养馆”,就是在店内吸氢气养生。在邻居热情邀约之下,她去店里体验了一番。据称是坐在椅子上将一旁机器接出来的软管连接鼻孔,吸收管中缓缓吹出的含有氢气的气体。
这家店目前除了售卖吸氢机外,还售卖一款叫“纳豆激酶”的产品。按照店内健康管理师和老人们“拉家常”时的说法,这款产品适宜各种人群。对于疗效,健康管理师的说法是“纳豆激酶溶栓防栓,是血管清道夫,稳定血压,减少斑块,服用后血管通畅,血液质量好转,全身会有很多变化”。有些老人还会应健康管理师的邀请,分享吃了这款产品后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血栓的变化。
来参加免费体验的老年人主要是附近小区的居民,体验后,他们还被健康管理师拉入了一个微信群,群内已有303名成员。群内,健康管理师每天也会不定时发送很多关于纳豆激酶疗效的消息。10月26日晚9时许,健康管理师引用了一篇论文称“临床显示:纳豆激酶对颈动脉斑块和高血脂有确切的疗效。纳豆激酶可以降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初次体验后,刘先生的母亲便对“消除血栓”等疗效着了迷。每天下午三点去“氢养馆”,成了她雷打不动的安排。
所售产品只是普通食品
市面上纳豆激酶产品不少,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发现,有多种品牌的纳豆激酶制品在售,大多每瓶60粒规格,价格在250元左右。刘先生母亲购买的这款进口纳豆激酶,则是90粒2200元,最近“做活动”按2100元的特价限量出售。比网上同类产品价格高了数倍,但像刘先生母亲这样的顾客仍踊跃购买。记者询问后,老人称原因是“氢养馆的健康管理师说其他品牌都是假货”。
在微信群里,也有些老年人曾就“市面上同类产品价格更低”向健康管理师发出疑问,对此,健康管理师录制了两段数十秒的实验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予以回应。视频中,他收集了两款不同品牌的“纳豆红曲”、奇梅胶囊、纳豆冻干粉和自家出售的纳豆激酶共5款产品,并用动物血块和纸杯制作了5个“血栓模型”,分别加入5款产品,最后放纳豆激酶的血块部分融化了。于是,健康管理师声称自家产品治疗血栓效果更好,并据此直接指出,“其他市面同类产品都是假货”。
△ 健康管理师实验视频截图。
究竟谁是假货?近日,记者向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求证。真新街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前往该氢养馆调查取证后发现,虽然这款进口纳豆激酶的海关报关手续齐全,但未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保健食品。也就是说,这款纳豆激酶没有“国食健字”,在我国属于普通食品范畴,声称保健功能则是违法的。
经过核查记者提供的微信群中“对颈动脉斑块和高血脂有确切的疗效”“降血脂”等聊天记录内容,工作人员认定氢养馆存在虚假宣传情况,涉嫌违法。11月7日,真新街道市场监管所已申请对氢养馆立案调查。
监管部门提醒老人认清套路
真新街道市场监管所所长谭利锋告诉记者,针对老年人保健品、食品的监管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规范:产品必须是合法合规生产,不能是假冒伪劣产品;销售方不能用虚假宣传欺骗诱导老年人购买。他表示,即便是保健品,宣传也有明确的限制,仅允许按照通过审批的保健功能进行宣传;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还应当显着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监管部门指出,一些销售主体利用了老年人的信任来推销保健品或食品。他们往往擅长通过平时的聊天、表现出超乎子女的关心关爱,给老年人营造一种家庭般的温暖氛围。正如这家氢养馆在被查处后,11月5日深夜,记者竟接到了刘先生母亲的电话,她为老板求情,希望记者能联系监管部门取消对氢养馆的处罚。但老人们并不清楚, 这些关爱只是店家攫取暴利而表现出来的假象。
谭利锋表示,相关主体的虚假宣传、欺骗诱导行为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监管带来难度。宣传的场景通常仅仅存在于口头,监管部门难以固定证据,在认定虚假宣传时存在一定难度。进店检查时,执法人员在这家氢养馆店内没有发现宣传物料,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电子宣传内容。若非记者提供聊天记录截图,很难认定虚假宣传事实存在。
因此,老人们更要提高警惕,认清套路。监管部门提醒,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选购保健食品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消费者如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或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请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投诉举报热线12315。
本文来自: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