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这5种保健食品销售欺诈套路须警惕

导读:

  新京报讯 据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消息,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

  新京报讯 据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消息,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归纳保健市场惯用的5种消费欺诈套路,提醒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谨慎选购保健食品,避免被骗。

  假冒“专家”,赢取信任

  通过“假专家”赢得消费者信赖,由假专家开展“一对一”的“诊疗”,渲染体检结果的严重性,吓唬、诱导消费者以高价购买特供保健食品。

  假意关心,引导消费

  部分老年人存在远离子女、生活孤单的情形,营销人员通过假意关心,提供免费体检等方式,夸大宣传保健食品的治疗功效,引导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食品。

  “药托”现身说法,心理暗示

  安排药托“现身说法”,虚构疗效,把保健食品宣传成可治疗疑难杂症的神药,制造抢购产品的假象,给消费者造成数量有限,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从而高价购买产品。

  直播带货,虚假吹嘘功效

  网络主播直播带货时借着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标注“蓝帽子”的名头,在无法提供证明材料的情况下,使用“排毒养颜”“预防斑秃”“调理肠胃”“加快代谢”等表述对产品性能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假借科普名义推销

  一些养生频道以免费的科普授课吸引热爱养生的观众关注,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宣扬“最高技术成果转化”“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国外权威数据显示”等“伪科普”内容,等观众“入坑”后就推销粉丝专享保健食品。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做到“一查二对三看”,避免上当受骗。即: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是否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核对所购买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标签说明书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的信息是否一致;看保健食品标签标注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是否与自身身体需求一致。消费过程中注意留存票据凭证,以便当自身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权有依据。如对所购保健食品质量有质疑或发现商家虚假宣传保健食品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