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央行、外汇局出手稳汇率!时隔31个月再次上调这一重要参数,有何影响?

导读:

10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

10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这是自2021年1月7日央行、外汇局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后,时隔21个月再次调整该参数;也是自2020年3月11日以来央行、外汇局时隔31个月再次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境外融资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大小。专家指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本次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释放政策信号,打破汇率贬值预期不断强化和自我实现的链条,改善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推动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理性走势。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境内企业和机构跨境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调国内国际两个循环。

该消息发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一度涨超160点,最高涨至7.3028,随后又逐步回落。

时隔31个月再次上调

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始于2016年,人民银行决定将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重要的宏观审慎调节工具,是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重要工具。”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主要作用机制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将提高,跨境资本流入额度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摆布空间加大,有利于增加从境外融资规模,从而增加外汇供给,改善跨境资本流动形势,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

王有鑫介绍,2020年以来,该政策共调整过三次,其中2020年3月和本次一样,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均是由1上调至1.25,主要是为了增加跨境资本流入,稳定汇率走势,2021年1月随着形势改善,调节参数也顺势由1.25下调至1。

在2020年3月11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年3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的宣昌能曾就上调全口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发声。

宣昌能在当时指出,此举将有助于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便利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释放稳汇率信号

10月25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跌超400点,截至上午10时16分报7.3075。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668,调贬438点。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和双向波动,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维护跨境资金合理有序双向均衡流动,维护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促进内外平衡。

在王有鑫看来,当前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主要在于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增大;汇率贬值预期有所强化,虽然美元回落至112以下,但近期人民币持续走低;受汇率波动影响,短期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有所增大。为了更好地稳定市场情绪,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走势,因而再次上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目前,我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在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同时,也有助于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