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威访谈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题: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日前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对此,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
落实“八个坚持”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问:如何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工商银行如何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用“八个坚持”,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工商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将把“八个坚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安排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党中央要求在全行传导更通畅、执行更有力。
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大力调整融资结构,精准配置金融资源,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是扎实有效防控风险。落实好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各类风险“一本账”管理,提升风险治理能力。
四是全面从严管党治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清廉工行。
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同时发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问:如何理解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的内涵?国有大行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答:建设金融强国,宏观层面主要是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微观层面要塑造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在“优”和“强”上下功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重点从“服务”和“融入”两方面同时发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服务,就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坚持把实体经济需要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创新的方向,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促进优化融资结构。聚焦主责主业,把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用好多种金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综合服务。
融入,就是不断把自身做优做强,更好支撑金融强国建设。深入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推动自身发展提质、治理增效。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主动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促进提升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守正创新做好五篇大文章
问: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工商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科技金融方面,工商银行率先设立了“科创中心、特色支行、科创网点”三级专营机构,实现了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重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全覆盖。目前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工商银行将进一步贯通服务好创新主体、创新链条和创新生态,助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方面,工商银行首创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率先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5万亿元。我们将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满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
普惠金融方面,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连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普惠贷款增速达36%。近期,我们还组建了数字普惠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奋力打造普惠金融标杆银行。
养老金融方面,工商银行已建立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产品服务体系和场景生态。下一步将加强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促进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方面,近几年工商银行加快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全方位变革。未来我们将深化科技、数据、业务“煲汤式”融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融入数字经济,同时以最高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
问:工商银行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
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工商银行坚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
在减存量方面,着重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努力促成化解风险、完善机制、畅通循环等综合效应。对地方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对房地产风险,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又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产向新模式转型。
在控源头防新增方面,强化业务“一盘棋”统筹、风险“一本账”管理,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高度警惕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切实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