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台山侧预制箱梁生产突破1500榀,为加快推进项目台山侧桥梁及互通施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由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承担施工的台山侧的预制箱梁共2552片,其中包括黄茅海大桥西引桥和围中大桥使用的40米预制箱梁1130片,主线一桥12片;狮山二桥,赤溪西互通和赤溪东互通使用的25米、30米预制箱梁分别为1406片和4片,是项目全线最大的预制箱梁生产区。
该项目自进场伊始,贯彻落实“管理信息化、施工科技化、过程精细化、创新常态化”管理要求,结合梁体类型,确定设置25米和40米等两个独立箱梁生产区。同时,按照项目品质工程建设要求,预制箱梁生产总体采用“5+1”模式,即智能液压侧模+智能振捣系统+智能高温蒸养+智能张拉压浆+智能喷淋养生+移动底模环形生产线的布局方式,并采用16个移动底模代替传统所需的92个固定台座,使生产区占地面积由2.8万平方米降低到1万平方米,有效减少了60%。
“项目在预制箱梁施工全流程中采用物联网智能应用,对“人、机、料、法、环”等核心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智能管控,消除传统施工过程中各要素之间不匹配造成的成本浪费,实现了高效的协同作业,在有效保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减少梁场生产成本。”黄茅海跨海通道T6合同段项目部经理安熊介绍说。
该项目积极引入BIM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打造智慧梁场,配置自动化预制生产线、移动台座、环形生产线,在保证箱梁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工厂化、流水线的作业模式将施工操作人数缩减至31人。单片梁生产时间由原来的8天缩减至3.2天。同时,采用智能整体液压侧模+智能振动控制系统,能大幅缩减了模板安装时间,使单片箱梁模板安装时间由12.2个小时缩减至7.4个小时。而且,在混凝土运输浇筑系统采用鱼雷罐+布料机,实现混凝土运输和浇筑降低对罐车的依赖,有效降低成本和保障场地整洁。另外,项目预制箱梁蒸养重点从“防、保、供、测、预”五大方面进行攻关,采用恒温55度方案,全面保障高温蒸养质量,实现预制梁品质提升,由高温蒸汽养生代替传统喷淋养护,养生时间由7天缩短为1天。截至目前,1500榀预制箱梁的钢筋保护层合格率达到98%以上,混凝土外观质量达到A级标准。预计2023年11月完成2552榀箱梁预制。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关键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与高栏港大桥的塔柱施工全部过半,海上“小蛮腰”已长至腰线,定海通天之势初显。项目2024年建成通车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为江门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助力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