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多部报告

导读:

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

乡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

乡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本报记者  王比学

  10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作了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王晨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1年5月,栗战书委员长出席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并讲话,对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明确要求。法律颁布实施仅一年多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即于今年6月至9月对法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目的是为了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地见效。4个检查小组分别赴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宁夏、新疆等7省(区)开展实地检查,同时委托辽宁、浙江、福建、江西、海南、重庆等6省(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总共到22个地市、42个县、51个村开展实地检查,并在5个县的7个村开展随机抽查,深入了解法律贯彻实施情况,广泛听取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报告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把法律确定的重大原则、重要制度、重点要求落实到“三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紧扣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的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立法目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法律规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振兴乡村取得新进展。一是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通过依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推进乡村振兴责任有效落实。二是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建设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乡村特色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共同富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不断向前迈进。四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推动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在保障乡村发挥好文化传承功能的同时,赋予乡村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六是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始终保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七是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积极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报告肯定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在各地各部门得到了全面有效实施,依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指出了法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世纪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等情况下,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面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面临新挑战;乡村产业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农业绿色生产和农村环境整治还要持续发力;乡村建设的短板和弱项需要加快补齐补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强化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还需健全完善。

  报告强调,进一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制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促协调,推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听取国务院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本报记者  张  璁

  10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作了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网络安全保障和数字经济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也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何立峰介绍,我国网民数量、数据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球领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将催生更大规模、更加多元的内需市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无限可能。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何立峰说,将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听取国务院金融工作情况报告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本报记者  张天培

  10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作了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