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师范大学“Together & Better——美美与共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团支部品牌建设重点项目进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前五个月,项目稳步开展,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和效果。
一、项目简介
“Together & Better——美美与共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项目是以中外文化为依托,集文化类、分享类、实践类于一体的系列品牌活动,意在通过团支部成员与院内留学生的文化交流互动,营造浓厚的青年文化氛围,提升团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达到“美美与共”的目的。
本项目作为系列活动,每月一期,共八期,每期将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主题活动,分别为节日、舞蹈、乐器、书法、绘画、音乐、服饰、美食。活动过程包括中外新闻速递、中外文化对比分享和文化实践体验三部分。同时,本项目每期活动实行“轮席主持制”,由有该主题专长的同学作为负责人,使共青团员能在支部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获得个人价值体验感。
二、项目进度
(一)开展音乐题活动
2022年4月23日,受疫情影响本支部系列活动改为线上开展。本期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史及其特点,并带领同学们欣赏聆听了著名歌曲。而后留学生朋友司亚兰介绍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也给大家欣赏聆听,感受不同民族之间音乐的差异以及各具特色的魅力。最后,进行同主题中外歌曲互学互唱环节,大家在线上教留学生唱《小星星》,斯亚兰教中国学生唱也是星星主题的歌曲Handa Paane。此次活动虽然受影响在线上举行,但是大家依旧热情高涨。
(二)开展绘画主题活动
2022年5月7日,疫情好转,本支部继续推进系列活动的开展,举办了线下绘画主题活动。团支部成员和3名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了30余个中外名画,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朋友互相分享介绍各国绘画艺术的特点。而后大家一起自由绘画共同创作,增进了中外交流,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三)开展书法主题活动
2022年5月14日,本支部继续推进系列活动的开展,与校级社团翰丛传统文艺社举办了线下书法主题活动。团支部成员在学院优秀的师姐的讲解下,学习书法相关知识,并在学姐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基础练习。书法主题活动进程顺利,同学们收获满满。
(四)开展服饰主题活动
2022年6月12日,本支部开展了服饰主题活动,向大家介绍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和其他民族服饰特点。活动邀请到肯尼亚留学生,他们穿着自己国家的特色服装向同学们介绍了肯尼亚的服饰,留学生司亚兰介绍了斯里兰卡的服饰,同时翰丛传统文艺社代表向同学们讲解了中国传统服饰特点,一位同学身穿汉服到现场和同学们交流、拍照。本次活动促进了同学们对不同民族服饰文化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以“服饰”主题活动为例: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简介
前期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促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已开展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三次中外新闻速递活动,团支部成员们对每月时政有了基本把握,通过团员—团员、团员—留学生、时政—文化的交融,形成支部内优势互补、共建共促的新格局,本支部思想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增强团员、青年文化自信,已开展的活动中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多元文化为基调,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增强团支部凝聚力,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就不同任务进行了深入交流,增进了对彼此的理解,增强了团支部的向心力。
四、项目价值及活动感悟
(一)把握时代脉搏,坚定跟党走
本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唤醒组织新活力。本支部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创建“支部文化+”品牌,探索新时代党团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全面推行“文化为核、四大融合”建设体系: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使团员在趣味中了解时政、把握时政,形成支部内优势互补、共建互促、同频共振、合力推进的新格局。
(二)尊重留学生宗教信仰,树立文化自信
我们的团支部项目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进行参与,它们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于中国的风俗习惯。我们应尊重留学生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坚定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尊重他国的主权地位,尊重留学生的观点。
(三)建设集体主义,增强团支部凝聚力
通过创建“支部文化+”品牌, 有利于发挥党在团支部日常运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本项目通过“轮席主持制”,让团支部成员成为项目的主持人、引领者,团员自发主持系列文化活动、团支部特色新媒体账号由团员运营等,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团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团员的发展为本, 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支部的活动, 辐射到团队的每位成员身上, 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山东师范大学“Together & Better——美美与共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团支部品牌建设重点项目上阶段一共开展四期主题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能稳步前进,继续邀请本院留学生与支部内团员共同分享、交流、探索,在与留学生的沟通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中外学生的交流中探索优秀文化传承的新渠道、新路径。(作者: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