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瓦吉瓦’(好得很)!”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说。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拔2500多米的彝族村寨。进了吉好也求家,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总书记踩着冰碴碴来咱山沟沟,说来看看你们,唠唠家常。”山西临汾汾西县段村村民蔡文明说。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老蔡家的平房小院,慢慢聊,细细问。听到日子越过越好,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顶风冒雪、跋山涉水,来到人民群众中间。从塞外边陲到革命老区,从城市社区到民族村寨,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送新春祝福。
关山内外,千里万里。驻足处,温暖牵挂抵人心。
困难群众生活怎样,农民工工资待遇如何,菜市场节日供应充足吗,高龄老人吃饭问题咋解决,环卫工人工间歇息怎么办……非凡十年,融融春光里,一个个微镜头,一句句家常话,紧紧连着领袖心、百姓心。
牵挂在心——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
一张照片,定格温暖。
2022年1月26日,漫天风雪中,习近平总书记去看望受灾的山西临汾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村民。
冯南垣村人记得真切,那天,总书记一下车,就站在大雪中听取全省受灾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汇报。
“损毁房屋都修好了吗?”
“冬小麦补种情况如何?”
一边听,一边问。帽子上,覆了一层雪。
面对围拢过来的乡亲,总书记说:“我今天到山西来,主要是关心去年灾情对大家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师红兵家,顺手掀开墙边一溜大缸的盖子,一一观瞧;转到储藏室、厨房,打开冰箱,掀开锅盖;看完吃的,看住的;察看完年货,洗洗手加入霍州年馍制作……
风雪中的足迹,刻录下沉甸甸的承诺。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考察时指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
群众为重,民生为本,是新春考察的不变主题。千千万万基层劳动者、普通老百姓,是总书记心中最牵挂的人。
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挂在心头。
隆冬,被重山密林包围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小镇,银装素裹。
林业职工郭永财家靠墙的柜子上,总书记与老两口的合影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总书记进家门后,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郭永财老伴冯秀华记忆犹新。那是2014年1月26日下午,总书记表示,快过春节了,知道你们有困难,特地来看望你们。
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节。
一村一寨、一家一户、一点一滴。目光的落点,始终在人民。
最为迫切的民生期盼,挂在心头。
一瓢水,感人心。
2013年2月,在甘肃定西渭源县元古堆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那次,总书记专门来到引洮供水工程工地现场,叮嘱当地和随行的有关国家部委负责同志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民生小事,“国之大者”。群众饮用水问题,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2020年1月,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在村民李发顺家,总书记特意拧开水龙头,试试自来水;
2021年2月,贵州毕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总书记走进村民赵玉学家,从客厅、厨房到卫生间,看得仔细,“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有了自来水,洗澡都有热水吧?”
…………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枝叶关情。
节日假期,“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充不充实,念兹在兹。
“菜价涨了没有?”“本地菜多不多?”2013年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来到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菜市场。站在摊位前,总书记一一询问白菜、洋芋、西红柿、洋葱等蔬菜价格。
2021年2月4日,总书记来到贵州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水果、蔬菜、熟食、肉类、土特产……一路走一路察看。总书记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百姓过年安心、放心、舒心。
新春佳节,“一老一幼”,生活学习有没有保障,放心不下。
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习近平总书记同李发顺一家六口围坐在一起,关心地问:“老人家身体都挺好吧?看病有没有保障?”
陕西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总书记关切询问教师待遇如何、孩子们营养午餐落实得怎么样。总书记拿起一本《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的漫画书,边看边说:“这个好。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中国梦,从小学就进教材进课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而今的师红兵,日子舒心:“我想向总书记报告,现在住着新房子,种着大棚菜,经营着农家乐,日子好得很。”
9年过去,冯秀华感念至深:“退休金涨了,医保跟上了,就盼着总书记再来咱家看看。”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群众的困难在哪里,群众的渴盼在哪里,总书记就在哪里。总书记在哪里,群众的笑声就在哪里,浓浓的暖意就在哪里。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大凉山连绵起伏,深山里的三河村换了模样。
冬日暖阳铺洒在吉好也求家的院子,扫房子、办年货,全家忙着迎新春。
“感恩总书记!感恩好政策!”这个彝族汉子掰着手指头,说起新变化:泥巴路成了柏油路,土房子成了砖瓦房,厢房里开了间小超市,院子里还养着牛,年收入过万元。
2018年春节前夕,沿着一段上坡路,深一脚浅一脚,弯腰经过低矮的院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总书记的话语让吉好也求眼眶一热,“听了总书记的话,干劲足足的,我一定能闯出名堂。”
大凉山,曾是深度贫困的堡垒。2018年2月到了大凉山,总书记兑现了走遍全国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承诺。
山一程、水一程,见证大国领袖的庄重承诺,印证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答案就在一串串新春足迹里。
初心映照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赤诚情怀。
进入腊月,坝上天寒地冻。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的徐海成家里,却暖和得很。
“又到年根了,想给总书记念叨念叨我家的新账本,让总书记尝尝我家的‘开口笑’。”说起见到总书记的情景,徐海成还很激动。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张北县,踏着皑皑白雪进入德胜村,走进困难群众徐学海、徐海成等人的家中。总书记问徐海成,家里有多少亩地,种些什么,收成怎么样?
徐海成实话实说:除去基本生活,家里没有多少活钱了。
总书记一边帮他算账,一边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他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村里搞微型薯种植,徐海成积极报名,肯干肯学。“方方面面在帮扶,自己更要加油干。这不,小土豆变成‘金豆豆’,咱收入也达到了十几万元。”
设施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牢记嘱托,一个个致富产业茁壮成长,德胜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
一家一户的小账本,连着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大账本。
“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