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和谐共生,江苏绘就长江沧桑巨变

导读:

在今年1月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全体

在今年1月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意愿,更是8500万江苏儿女的莫大荣光。江苏这片热土,一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亲自为江苏指航定向,三次亲临江苏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壮美画卷,处处浸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亲切关怀。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21日起推出“温暖的时刻 奋进的足迹”系列报道,回访总书记视察江苏直接见证者,重温总书记殷殷嘱托“温暖的时刻”,展示8500万江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各自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绩“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奋斗足迹,激励江苏人民踔厉奋发,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

【温暖时刻】

南通南部的滨江地区江面宽阔、烟波浩渺,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等五山临江而立、葱茏叠翠,沿江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五山滨江片区,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总书记和正在江边休闲散步的市民亲切交流,对大家说,40多年前,他曾来过五山地区,对这里壮阔江面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来,看到经过治理,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深情回顾】

初春时节,南通滨江青山黛色中一抹“红晕”如约而至。2月18日,记者走进南通五山脚下的“梅林春晓”景点,绿萼、朱砂、宫粉、玉蝶等10多个品种、500余株春梅竞相绽放,暗香浮动,引来万千游客。

图片

南通五山地区如今美景如画。许丛军 摄

“最近游客越来越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记者见到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旅游工作局局长胡志刚时,他正带领养护公司、督查团队,沿五山地区滨江片区4公里长游步道,仔细检查每根护栏、每条木板、每块地砖,发现破损、松动、老化等迹象,现场标记,马上整改。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五山滨江青山绿水、美景如画,成为南通最引以为傲的“城市封面”之一,获评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作为曾经的建设者,胡志刚见证了五山滨江“沧桑巨变”。“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胡志刚至今记得2018年5月14日——他第一次到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报到那天的景象:单位周边就像工地,进出道路才两米宽,两边都是老旧破落的厂房、参差不齐的民宅、杂乱无章的菜地。

也是从那天起,胡志刚成为万千建设者中的一员,投身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搬走集装箱和散货码头,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拆除违建6.5万平方米,腾出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超过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犬牙交错的生产岸线,蝶变为自然灵动的生态岸线,南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现“青绿江山图”!

有幸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令胡志刚久久不能忘怀。“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现在更多的是责任和动力。”胡志刚说,五山滨江生态修复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精雕细琢的“笔法”,将“青绿江山图”绘得更细更好。

从五山到沿江,从城市到乡村,一幅更为宏大的“青绿画卷”在加速铺展。如今,在南通166公里长江岸线上,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比例已由48∶3.5∶48.5优化为35.1∶4.3∶60.6,到2025年,长江生产岸线占比较“十三五”末将再降20%,南通将与长江全线人民共同“饱蘸笔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

【奋进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长江是江苏的母亲河,江苏三分之二的生产生活用水取自长江。江苏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大保护,江苏责任重大。南通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长江南通段沿岸的“蝶变”,正是江苏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总基调、护佑母亲河的鲜活缩影。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和谐共生,江苏绘就长江沧桑巨变

432.5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如今,总长1169公里岸线上,早已从之前的“化工围江”变为“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留一江清水、绘两岸美景”十个字,生动诠释了江苏面对长江大保护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前行轨迹。

聚焦长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十年来,江苏敢于“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狠抓环境治理,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通过制定“17+1”问题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和销号制,开展化工企业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压减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14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的定位,72.6公里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

在拆除沿岸非法码头、关停污染企业的同时,沿江两岸积极推进岸线修复,造林面积超过115万亩。为让母亲河休养生息,2020年7月,江苏发布长江流域禁渔公告,江苏7392艘渔船、14887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两年来,长江江苏段生物物种资源密度显著回升,鱼类多样性开始恢复,南京、镇江再现“江豚涌高浪”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