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最好的创业者定义最好的FA”,入行三年,他为什么能斩获十余家生物医疗独角兽?

导读:

从胡茗译的成长路线中,可以一窥当下资本市场对于FA的新要求。

图</p>

  </div> 

<div id=

从胡茗译的成长路线中,可以一窥当下资本市场对于FA的新要求。

图片

从胡茗译的成长路线中,可以一窥当下资本市场对于FA的新要求。

合成生物领域头部企业蓝晶微生物日前披露,获得近10亿元B4轮融资,正式迈入商业化元年。

经历了过去一年沉寂的生物医疗领域,迎来了久违的巨额融资,同时引发关注的,还有和蓝晶微生物一起登上媒体热搜的FA机构——明德资本。

明德资本是谁?

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搜寻的答案,明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周翔是圈内知名Banker,在创立明德以前,他在华兴资本任职14年,先后担任了华兴Alpha和华兴FA事业部的总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数百个私募融资和并购项目。

但鲜有人知的是,这笔融资背后的操盘者——明德资本医疗与生命科学合伙人胡茗译,是一位入行仅三年多的新人。

“相见恨晚”,蓝晶微生物CEO张浩千这样形容与胡茗译的相识,“Jason(胡茗译)对技术、商业和资本的理解不仅深入,且动态跨越不同阶段的认知,是可以长期陪伴蓝晶并和我们共同构建产业生态的伙伴”。

如果用当下流行的词汇形容胡茗译的成长路线,那就是“狂飙”。尽管之前没有任何创投行业的背景和经验,从2019年加入华兴开始,他便以惊人的效率飞快拿下生物医疗领域的头部大单,其中包括晶泰科技、剂泰、数坤科技、吉因加、未知君等如今已长成独角兽的行业领军企业。曾在华兴资本任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两周就有Jason的项目要披露融资”。

一般认为,FA入行的头三年都是成长期,这样的成绩在业内极为罕见,在胡茗译的项目中,很多企业之前已经有深度合作的FA,作为一个圈内的“Nobody”,想要 “虎口夺食”,要越过不止一座高山。

另一方面,业内不断有人发出疑问,FA仍被需要吗?随着资本市场进入新周期,与水大鱼大的互联网热潮所一同崛起的新经济FA行业,也开始向着“静水流深”的医疗、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属性更深的领域转型。

如果从数据来看,答案是肯定的。2014 到2021年,一级市场 FA 渗透率由 1.5% 逐渐增长至 18.61%,最新独角兽名录显示,超过37%的独角兽企业融资有FA的助力。

但与此同时,行业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除了科班出身一毕业就去大机构实习的FA,越来越多复合背景转型的FA在新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从胡茗译的成长路线中,也许可以一窥当下资本市场对于FA需求的变化。

图片

突破认知:

入行十个月,没拿到一张TS

“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数坤科技CEO马春娥曾问胡茗译,在接触他之前,数坤作为AI医疗赛道的“当红炸子鸡”,前来沟通的FA不计其数。

彼时,胡茗译的职位还只是最基层的投资经理,这个“小透明”却最终赢下了这个项目。

“Jason是深入研究行业并有自己的洞察力的融资顾问,尤其是技术与医疗的交叉创新领域,他总是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马春娥回忆说。

“数坤当时看来已经是一个95分的项目,我们有100个理由去赞美他们做的有多好,但只有赞美的对话是无意义的。我更希望和Anne总(马春娥)探讨的是,当我们站在中国甚至是世界创新的最前沿,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该怎样去解决。当双方的对话进行到如此深度之后,彼此之间的认可和信任度是无法通过其他的方式去取代和建立的。” 胡茗译说。

“FA一定不能把自己的所有能力都只放到金融或者交易上,而是要从产业本质思考,对于技术的代际革新有前瞻性”。

一个业内的共识是,FA这份工作本质上赚的是“认知”的钱。

胡茗译的“认知”,来自于过去十年间自己身体力行交的“学费”。

2011年,他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毕业,先后任职新加坡科研局、德国美天旎,积累了科研和产业经验,也逐步发现自己是一个天生的“卖方”。

2016年,他和朋友联合创业,聚焦基因测序领域,彼时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在经历了最初的快速发展之后,产业变革带来竞争压力,上下游巨头呈现明显的规模效应,公司利润被挤压殆尽,运转艰难,“就像是汪 洋大海的一叶扁舟,我看不到我们业务未来爆发式的增长潜力”。

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胡茗译去中欧商学院深造,把金融、财务、经济、市场策略、战略、组织管理等所有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认知框架,对整个创业经历进行了自我深度复盘,并把自己的案例写进了毕业论文中。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的时间节点,完成这次复盘之后,他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一个优秀FA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之一——理解一个项目是怎么失败的。

图片

作为主办人的胡茗译在中欧商学院年度最大的活动tedx上致辞

2019年,从商学院毕业后,胡茗译在众多offer中选择加入华兴资本成为一名FA,但起步的艰难还是超出了预估。

从2019年1月到10月,转型成FA的头10个月,他一张TS都没拿到。

“我得到的全是负反馈,没有正反馈”,胡茗译说, 对于项目的判断缺了至关重要的一块,这让他的认知模型无法构建完整的网络和迭代,根须不断生长,但无法破土而出。

直到10个月后,他遇到了第一个成功的项目——剂泰医药。AI医疗是胡茗译从入行之前便开始关注的方向,基于大量案例研究,他迎来了FA事业的“指数增长转折点”。

“和创始人聊完之后,我内心就很确定,这项目能成——就好像忽然有一道光照进来”。彼时,创始人对于胡茗译的表现很惊讶,“这个行业在国内才刚开始发展,没想到你能有这么深入的理解。”

和剂泰医药的合作从种子轮开始,FA协议甚至是和自然人签署的。这在追求交易规模的FA行业极其罕见。而后胡茗译又持续服务了三轮,直到他离开华兴的时候,剂泰已经从初见面时仅CEO一个人,成长为行业领军的独角兽企业。

从剂泰医药开始,开挂之路拉开帷幕。从一个TS都没有,到一周拿下5个TS,再到一个项目拿了几十张TS;从2019年入行近一年几乎颗粒无收,到2020-2021年连续十五个项目全部融资成功,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