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导读:

  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5G网络、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最远程的量子通信……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科技创

  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5G网络、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最远程的量子通信……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新时代十年来的创新实践,昭示奋进未来。

  从应变看求变——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初夏的中关村房山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无人灭火直升机的生产组装如火如荼,无人驾驶汽车在园区穿梭往来,外墙清洗机器人正进行场景测试……

  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无数个“第一”诞生于此。

  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这是挺立时代潮头、紧扣时代脉搏的深入研判。

  高速行驶几十年,中国号巨轮来到历史关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成为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这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深远谋划。

  看全球,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观国内,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加快重构。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这是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深刻自警。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提“历史性交汇期”问题,强调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制定了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推动我国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从国内考察到出席重要会议活动,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创新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

  下好“先手棋”,练就“杀手锏”,跑稳“接力赛”,牵住“牛鼻子”,勇闯“无人区”,拆除“篱笆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科技创新的路径与钥匙——

  “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

  孜孜步履,灼灼目光,殷殷话语。围绕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谋划。

  创新中国坚定前行。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从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从“三个面向”到“四个面向”……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方向路径是什么、科技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祝融”探火、“嫦娥”揽月、“天和”遨游星辰、“奋斗者”号万米深潜……新年贺词点赞的重大成就,刻画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

  更薄的“手撕钢”、更远的光学“千里眼”、更重的大锻件焊接、更快的高速磁浮交通……屡屡刷新纪录的重大成果,见证科技创新的中国精度、中国广度。 

  铸就大国重器,中国桥梁、中国港口、中国核电屹立东方,成为响当当的“国家名片”。

  注入创新动能,新兴产业蓬勃生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更加紧密高效。

  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条技术路线并行,15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支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