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是否会沟通,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否升职加薪

导读:

 

 

repeat

 

 

 

repeat

 

  本文摘自《麦肯锡结构化结构化高效沟通》前言

  作者|周国元

  唤醒沉睡的自己

  “每个人的表现都差不多,为什么升职加薪的不是我?”面对职场挫折,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的抱怨。在抱怨后,多数职场人习惯性地把困境与自身能力脱钩并格外强调他人的干预和环境类因素的干扰,比如别人更有“关系”,更有“背景”,甚至更会“奉承”等。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专业词语用来描述这种行为——自我服务偏差。面对挫折,我们倾向于否认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拒绝对自身因素尤其是能力缺陷进行反思。其原因很简单:埋怨对手太强或环境太差是容易的,而要痛定思痛、自我升级是费力甚至痛苦的。于是有人选择“沉睡”,找各种托词为自己的不作为和无改变开脱,毕竟“视而不见”是省力且舒适的。

  要想成长,职场人必须唤醒沉睡的自己。身处不同成长阶段的职场人需要从意识层面抵制“自我服务偏差”带来的怨天尤人的诱惑,理解“个体职场能力差异决定职场升迁”这一硬道理。

  “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并直面自身能力缺陷是成长的开始。个人职场能力包括独立思考、高效沟通和落地执行等能力,也就是“想清楚”“说明白”和“做到位”。本书将体系化地阐明:在“想清楚”的基础上“说明白”,是决定个人职场晋升的重要能力之一。

  沟通不及格,好像整个人都不行

  高效沟通关乎职场升迁,对各个层级的职场人都很重要。

  我们经常见到既有想法又有专业知识的职场人,因缺乏沟通能力,在关键的商务沟通场域语塞、无法清楚地表述观点而导致沟通失败。在这类“翻车”现场,熟悉讲者的人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会评价此人是“茶壶里煮饺子”。“饺子”比喻人们内心中存在却未能表达清楚的真知灼见。

  在职场,当我们抹去出于惜才之心产生的同情而更理性地判断时,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茶壶里没有饺子”。因为茶壶不是煮锅,本来就不是煮饺子应该用的器皿;而且从结果导向出发,“没有看到或吃到饺子”与“没有饺子”是一样的,都会导致商务沟通失败并严重浪费各方的时间。

  在现实中,上级管理者面对说不清观点的下属或制作出荒唐的商务文档的员工,可能会无情地跳过对其沟通能力强弱的判断,直接否定这个人!也就是说,管理者可能会直接认定这个人缺少真知灼见,即“茶壶里没有饺子”;甚至有可能由于某次关键的商务沟通失败,全盘否定此人的能力,进而直接将其解聘!

  是的,职场商务沟通不及格,可能意味着整个人的能力都得不到公司的认可!

  尤其是当下,我们处在VUCAa时代,“说明白”,也就是高效沟通,作为职场人思考品质的承载形式,已经成为衡量个人职场能力的重要标尺。

  在很多大型公司,对处于初级管理岗位的员工,人事部门已经逐步把沟通能力设置为评判其表现、决定其是否升迁的重要指标项。那些能写出结构严谨、用语准确的商务文档(包括MEMO、PPT和飞书文档等)的新员工,那些能在众人面前自信而从容地精确表达的优秀新人,那些善于团队内部沟通、跨部门沟通以及对外沟通的职场新人,往往会进入晋升的快速通道,更快被提拔并被委以重任。

  对沟通能力的筛选也被前置到应聘的过程中。字节跳动、腾讯、希音(SHEIN)等公司的招聘部门用案例演练和呈现等多种手段筛选能思善辩的未来之星,优先录取拥有优秀沟通能力的应聘者。同时,对通过筛选加入公司的优秀管培生,公司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其沟通能力。

  企业对初级管理者尚且如此,对中层和高层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就更为重视了。管理者职责中的“领导”二字本身就是引领和指导或辅导的组合,而引领和指导都要求管理者与其他人员进行高频的沟通和互动。在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管理者层级越高,离一线“做事”就会越远,于是在“想清楚”基础上的“说明白”就成了中高层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在组织层面,管理者要领导团队和向上管理;在实操层面,管理者要解码战略以及分解、落地任务并复盘。这些工作无不要求管理者拥有高超的沟通能力。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时代,行业领先企业的核心高管对各级管理者都提出了“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要求:各级管理者要从过去只会攻坚克难的坚强个体升级成能为企业分忧的战略伙伴。理想的管理者既要攻坚克难,又要善于倾听市场和用户的声音,用系统化思维迎接挑战并快速应变;还要在每次出结果后精准复盘,用统一的语言和高效的方式将情况反馈给上级或总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通过产品、服务以及政策层面的变化持续获得成功,并防患于未然,让公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持续胜出。

  目前人工智能(AI)科技的突破无疑加剧了职场人自我提升的急迫感。最近,ChatGPT横空出世,三个月访问量超过10亿人次。虽然ChatGPT类AI产品和服务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它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强大的能力,尤其在沟通层面,其能力甚至已经超越不少职场小白。

  职场人要端正对高效沟通的态度,停止“茶壶里煮饺子”式的自我安慰,系统学习结构化的高效商务沟通技巧;否则,就会被快速变化的职场抛弃。

  被严重低估的讲故事能力

  作为职场必备技能,高效沟通长期被低估。

  我们都知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专业能力是“有用”的,往往有可衡量的产出。比如,技术工程师设计了机械手臂,优化了生产流程,机械手臂项目的价值可以通过将节省的工人工时换算成经济效益衡量。相比之下,沟通这类“软”技能在日常工作中的产出很难被量化。更糟糕的是,许多技术专业出身的人认为“专业至上”,会不自觉地排斥沟通能力训练,认为沟通无非是试图用语言技巧来掩饰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是一种障眼法,是毫无价值的“忽悠”。

  曾经靠技术为生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类似的误解。在加入麦肯锡之前,我有十多年的大数据管理经验,任职于北美技术咨询公司,为世界500强公司做技术项目。站在“专业自信”的巅峰,我曾蔑视专业储备不如自己而大谈特谈抽象的组织和战略议题的职场人,包括我的上级和上级的上级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做事创收的中流砥柱。我甚至觉得,世界500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们也没什么过人之处:这些人整日无所事事,无非在做两件事——握手和亲吻孩子!他们都是“光说不练”的超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