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浦江经验”诞生20周年。“浦江经验”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今起,潮新闻推出“跟随足迹重回下访地”系列报道,通过重走习近平同志曾下访过的浦江、临安、衢江等地,探寻“浦江经验”的诞生与成长,感悟它在创新发展中所展现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
杭坪镇杭坪村村民蒋星剑带着记者(右一)重回当年的接访地点。共享联盟·浦江 徐晗昕 摄
浦江县,一个浙中小县,因境内浦阳江而得名。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浦江县作为首次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此后带头坚持每年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逐步形成,并走向全国。
“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下访时说的这句话,不仅掀开了信访史新的一页,也让时称“浙江信访第一大县”的浦江开始发生嬗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浦江经验”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2011年,浦江信访工作得到习近平同志批示肯定,并被中联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今年,总书记再次对“浦江经验”作出重要批示。
时隔20年后,记者来到浦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重走这条下访路,感受“浦江经验”的蓬勃生机与无穷活力。
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
今年6月,习近平在确定拟接访县时明确指出,浦江信访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就到那里去。
——摘自2003年9月19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7月的浦江,透着宁静和诗意。记者走进浦江县信访联合大厅,只见大厅里整洁干净,鲜少看到上访群众的身影,显得有些冷清。
记者环顾大厅,这里犹如一座分区清晰的超市,20多个功能不同的接待室有序排列。“只要群众走进来,都能找到相应的部门,并得到及时的解答。”浦江县信访局信访督查专员何海深说。
静悄悄的“信访超市”,背后是浦江信访工作亮眼的成绩单:全县信访总量从2002年的10307件次,锐减至2022年的629件次,先后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信访工作“三无县”,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成功创建全省“无信访积案县”。
见到此景,谁能想到,世纪交替之际,浦江曾因为信访老户多、越级上访多、缠访闹访多被列为全省的“信访重点管理县”。
事实上,不仅仅是浦江,当时的浙江各地,因市场取向改革早,既具先发优势,也使一些矛盾和问题较早露端倪、显征兆,通过信访渠道大量反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地开展工作,妥善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到浙江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主动到基层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2003年9月18日,他更是率先身体力行,选择信访问题最突出的浦江,亲自接待群众来访。
短短一天,14个接待组,共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91件老大难问题。
其中,习近平同志共接待9批20余名来访群众,现场解决包括20省道拓宽改造、学前楼拆迁安置、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久拖未决的民生问题。
对这段特殊的经历,浦江县信访局原局长张国强至今记忆犹新。“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省里明确要求的三个细节:一是要求挑选群众呼声高、具有代表性的疑难信访件作为接访件;二是要求候访区的容纳量要尽量大些,临时来访的群众也要请进来、接待好;三是要求提前10天大范围发布下访公告,下访前3天再次发布公告,让全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张国强介绍说,当时,浦江借这次领导下访的东风,对历年来的信访问题“翻箱倒柜”地进行排查,化解了一大批陈年积案,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但习近平同志带头往矛盾“窝”里钻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并改变着浦江。
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在浦江县信访局接待上访群众。共享联盟·浦江 冯阳康 摄
这20年间,浦江县领导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县委常委会每季专题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信访工作形势的做法,始终不曾改变;每月15日的县领导下访接待日,一直雷打不动。对疑难信访案件,该县创新建立健全“主官办信”机制,县委书记阅批群众来信,定期交办督办;部门和乡镇(街道)“一把手”全程跟踪,确保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
“矛盾在哪里,领导干部的脚步就走向哪里。”何海深告诉记者,针对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浦江还创新推出“领导包案 专班化解”制度,按照“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逐案成立专班,努力让信访“陈年旧账”得到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不再堆积。
“我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面对记者,上访户蒋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些年,蒋某因对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拆迁补偿安置不满而多次上访。县包案领导督办该信访件后,通过多次协调会商、与信访人交心谈话,依法按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化解这一积案。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是“浦江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浦江信访这20年嬗变的关键所在。
对此,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指出,浦江历任县委、县政府以“一任接着一任干”“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毅力,践行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从而使浦江的信访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已经形成一套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和切实有效的体制机制,并从地方性实践走向全国。
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
在1个多小时的接访中,习近平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向他们耐心细致地宣讲有关政策、法规,与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进行商讨,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反复做工作。
——摘自2003年9月19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算起来,整整20年了。”
来到当年的接访地点——浦江中学(现为浦江县月泉中学),看着眼前依旧没变的陈设,杭坪镇杭坪村村民蒋星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当天,蒋星剑是第一批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