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邂逅今朝,非遗不遗”乡村振兴服务团(以下简称“实践队”)赴莱阳市龙旺庄街道洞仙庄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0日,实践队到达莱阳市龙旺庄街道洞仙庄村,启动“知非遗懂传承,兴文化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宣讲活动。宣讲活动由“非遗知识讲座”与“村民‘一对一’调研普及”两个部分组成。
在非遗知识讲座中,实践队队长杨汶静和队员徐小萌分别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和传承创新趋势,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团队指导教师于文洁老师,在线上与团队进行现场对接,对实践队的社会实践工作提出期望和鼓励,并祝福洞仙庄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上取得发展与胜利。
非遗文化知识讲座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与洞仙庄村民进行“一对一”非遗了解程度调研及乡村文化振兴建议收集,站在人民群众的立脚点探索乡村文化振兴道路。
次日,为深入了解莱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莱阳“梨膏”,增进当地百姓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当地百姓的文化认同,增长乡村村民文化自信,同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实践队赴莱阳市昌荣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走访、实地实践。
实践队在昌荣食品有限公司的“非遗文化交流区”参观学习,并观看公司自制产品宣传视频,以增进对昌荣食品公司产品莱阳“梨膏”的了解。视频观看结束后,公司董事长宋昌荣先生与团队进行交流会谈。宋昌荣先生就实践队以“非遗”为题表示支持与肯定,同时表示会“坚持传承与发展‘梨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尽力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交流会谈结束后,实践队被工作人员引领至公司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学习。公司工作人员向实践队耐心详细地介绍非遗“梨膏”的生产制作流程及各流水线机器工作原理,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非物质概念”转向“物质传承”的创新传承趋势。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邂逅今朝 非遗不遗”乡村振兴服务团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道路,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基层建设之中,助力完善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再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果,将“非遗不遗”的名片擦的更亮,成为青岛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讯员 杨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