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考古的故事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考古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考古的故事

  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展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展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

  2023年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调研,仔细询问最新考古发掘成果。

  随后,一场聚焦“文化传承发展”的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凝练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传承发展,同考古事业息息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对三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陈星灿向总书记介绍我国考古事业发展情况。

  “我当年也是准备学考古的,后来没有学成。”听完陈星灿的介绍,总书记亲切地说,“考古是花钱的行当,过去没有钱,现在应该加大投入,把考古工作做好。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很重要,要继续深入做下去。”

  6天之后,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作为讲解人的陈星灿,又有机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深邃思考——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考古“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文物工作者们至今仍对“四个一”的故事津津乐道。

  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确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当年福州市要办好7件实事。由这7件实事衍生出“四个一”——一个局、一个队、一颗印、一百万元。

  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文物管理局,建立考古队,要求城建项目立项需加盖市文管会印章,决定市财政每年拨款一百万元作为文物修缮经费并逐年增加,而当时福州全市经济总量仅为百亿元……

  “四个一”的效应惠泽长远。1991年6月成立的福州市考古队,30多年来在多个考古领域作出贡献,特别是在水下考古领域。从西沙水下考古,到“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平潭“碗礁一号”沉船遗址等水下考古调查发掘现场,都留下他们的身影。

参观者在上海临港新城的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文物展上的“南海一号”出水的宋代金项饰展柜前驻足观看(2020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参观者在上海临港新城的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文物展上的“南海一号”出水的宋代金项饰展柜前驻足观看(2020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长期从事古遗传学研究的“80后”女科学家付巧妹,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的鼓励与启发。

  那是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付巧妹是发言者之一。

  “我的工作是围绕人类古基因组学,从事演化遗传的研究,也就是通过古DNA探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你们搞明白了吗?”习近平总书记问。

  付巧妹答道:“在努力搞明白!”

  考古看似冷门,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安排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题目,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致信祝贺,在地方考察时关切询问考古工作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河南安阳西北郊,洹河蜿蜒、穿城而过。90多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探寻历史,钩深致远,一锹一铲层层揭开殷墟的“真容”。

2022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第三地点发掘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2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第三地点发掘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考察他向往已久的殷墟遗址。

  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考古事业居功至伟。文物考古工作要重视、要加强。”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墓参观(2018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墓参观(2018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事业的期许,更是新时代考古工作者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