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奋发有为 追梦不止——来自生产和工作一线党的二十大代表素描
新华社记者高敬
迎着金秋的阳光,党的二十大代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首都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盛会。
许多代表多年来默默耕耘在生产和工作一线,以不同的方式追逐梦想、奋发有为。
追梦,因知根报本
“不忘乡亲”,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的办公室里,醒目贴着这样一幅字。
幼时家境贫苦,裴春亮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离开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去外面打拼,成了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他仍然惦念家乡父老的恩情。
2005年4月,在乡亲们的期盼中,裴春亮回到山村,当选村委会主任。他立下决心:“乡亲不富誓不休!”
裴春亮多方筹资成立了春江集团,实现家家入股、就近务工,2021年全村仅股份分红就有680多万元;兴建大棚温室、发展高效农业,全村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提升到五六万元;围绕当地红薯做文章,红薯酸辣粉去年销售额达5亿元……
从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的新型城镇化社区,裴春亮实现着梦想,带领乡亲们全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西南大山深处,有着同样感人的故事。
2008年,刘秀祥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大学毕业后,本可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在梦开始的地方为山里孩子圆梦。如今,他担任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回乡后,他发起“助学走乡村行动”。这些年,他跑遍望谟县各个乡镇,骑坏了七八辆摩托车,1800余名学生因他重返校园。他还开展公益演讲2000多场次,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很多学生毕业后也回到望谟,奉献家乡。
追梦,为创新突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系列荣誉面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表示:“我是普通教师、科技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
30多年来,于吉红一直从事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研究与创新,在分子筛材料的创制及其基础应用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我国分子筛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2021年,她带领团队首次开发出一种基于分子筛薄膜的全新固态电解质材料,有力推动了我国在固态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进步。
“科研以兴趣始,以毅力终。”这是于吉红的信念。
千里之外,戈壁滩上,千百台风机迎风转动。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钢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30多年前,武钢接任达坂城风电场的场长。当时面临的现实是,无论坏了哪个部件,都得干瞪眼等着从国外买。
望着高高的风机,武钢许下三个心愿——利用风能造福人类、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让中国造的风机走向全球。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攻关,2005年4月,金风科技研制的1.2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试运行。这是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机,我国在风机制造领域实现跃升。
奋斗无止境。武钢“利用风能造福人类”的梦想仍在延续……
追梦,给他人温暖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三部ICU护士长徐芙蓉心中,ICU护士是在生死边缘守护生命。
2020年2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关头,她主动请战,驰援湖北黄冈。
“我有经验,我来!”面对吸痰、气管插管等具有感染风险的操作,徐芙蓉毫不畏惧。
42天里,她和队员们一起完成了49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记录下ICU日记鼓励患者、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为病人服务……这是徐芙蓉的日常工作。在她看来,多解释两句、多一点耐心,就暖了病人的心。
福建省福州市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用50年如一日的坚持,为群众送去温暖。
翻开林丹的社区工作日志,小到一家一户的生活难题,大到社区治安、基础设施改造,都是她操心的事。
军门社区现有60岁及以上老人1200多人,吃饭是不少独居老人的“头疼事”。林丹整合各方资源建起的长者食堂投用后,老人交10元钱就能吃到一顿两荤两素的热乎饭;在她努力下建起的社区托管中心,家长每个月交880元,孩子就可以在这里吃上午餐和晚餐,还有兼职教师帮助辅导课业……
从24岁到74岁,林丹凭着一颗热心,把社区工作做到了每一位居民的心坎上。
“社区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林丹说。
(责编:杨光宇、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