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中国科技通讯第四期

导读:

 

中国科技通讯(NEWSLETTER)

 

中国科技通讯(NEWSLETTER)

NO.4

目录

 

2014年回顾:科技改革与科技政策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都对科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回顾全年,若干重要的改革事项由中央审议决定;若干政策措施由国务院部署和发布。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文件部署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    

——6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 

——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听取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汇报;

——9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

——12月9日—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次提出要突出创新驱动。

在上述主要改革事项中,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及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力度都很大。

一、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

这项改革的目标,是从国家层面重构现有科技计划体系并转变相关政府部门科技管理职能。据统计,启动这项改革前,有40来个部门和单位,管理着100余个科技相关计划和专项。国家的研究和创新资源使用分散、缺乏协调的问题突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理顺。

实施这项改革涉及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协调。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等机制商议大事,建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咨询。二是优化整合研究和创新计划。将名目繁多的相关科技计划调整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与人才专项等5类计划。三是各有关部门下放权限,不再具体管理项目。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战略规划、重大任务选择、环境营造、评估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改革提出了3年过渡期,2017年将全面按照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机制运行。目前,科技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相关工作,全面布局的各项举措正在加快研究落实。

二、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2014年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动科技报告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

《意见》针对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提出了总体要求,内容涉及主要目标、组织管理、收藏服务和营造环境等。这份文件指出,到2020年将建成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意味着,推动部门、地方开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脚步正在加速。

加快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是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报告将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产出形式加以考核,作为国家基础资源加以持续积累和规范管理,同时,科技报告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据介绍,从2013年开始,科技部已率先在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中启动科技报告试点工作。2014年3月1日,科技部正式开通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科技报告的呈交、管理和共享服务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各试点计划呈交科技报告数量已突破3万份。

三、关于科技成果管理改革

2014年10月中旬,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

这项改革试点的宗旨,就是要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创业助力。

根据《通知》,试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将执行两项新措施,一是取消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事项的所有审批和备案要求,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完全授予了试点单位,试点单位可自主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二是将单位科技成果的处置收入从分段按比例留归单位改为全部留归单位。此外,《通知》还规定单位可通过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价格。同时,向公众公开科技成果的名称和拟交易价格。

为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通知》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入分配、股权激励方案、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奖励,以及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人员的激励措施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1月8日;科技日报,2014年9月12日;科技日报,2014年10月17日)

 

2014年回顾:科技领域十项任务

2015年1月1日,科技日报专文介绍过去一年中科技领域十项任务的进展,要点如下:

任务一: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

在完成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中期评估、深入开展技术预测的基础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序展开。相关部门研究论证面向2030年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启动了“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任务二:推进重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全面启动。今后,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国家科技计划将全面整合成五大类。目前,改革配套措施和操作细则正在研究,重点专项启动试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讨论通过。政府部分初步建立了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近4万份科技报告向全社会开放。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和下放了35%的审批事项。  

任务三:推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数控机床产品的销售和应用新增产值17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压水堆示范工程完成试验验证;在页岩气开发中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成套压裂设备获得应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四次位居世界超级计算榜首;4500米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试成功。在医学领域,乙脑减毒活疫苗进入联合国机构采购清单并向全球供货;治疗T细胞淋巴瘤新药西达本胺即将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完成的原创性化学药物。

任务四: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前瞻部署  

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首次运用水热法发现转变温度40K的新型铁基超导材料;建立灵长类动物模型,为人类疾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鸟类起源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关注;建立了世界上最深、宇宙线通量最小的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

任务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中国科学家研发的杂交水稻百亩均产超过1026公斤,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累计增产粮食4302万吨,增加效益1002亿元。由于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改造荒地500余万亩,增粮7亿斤。由于实施种业科技重点专项,已培育新品种535个,推广应用优良品种3.5亿亩,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任务六:大力推动科技惠民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示范工程已在百万千瓦燃煤机组改造中得到应用,共89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在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推广应用。由于实施创新医疗器械的专项工程,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一批产品和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任务七: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国家批复建设深圳、苏南、天津滨海新区、湖南长株潭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达11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启动实施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推动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试点。  

任务八: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深入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数百位海外专家学者受聘参与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为研究创新的领头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助了564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任务九: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2014年12月初国务院决定,北京中关村的创新试点政策将在全国推广,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股权奖励激励措施等。同时,在中关村启动4项新的政策试点。  

2014年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关于深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的指导文件。

任务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稳步发展,中国科技界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创新已成为中美、中英、中法及中欧等科技交流的重要议题。对外科技援助工作不断扩大和优化,科技伙伴计划等新合作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中国积极参加ITER、SKA等国际大科学工程,继续在国际地球观测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

(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1月10日)

 

万钢谈2015年科技工作主要任务

1月10日,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全面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议总结了2014年科技工作,明确了2015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科技改革发展重点举措,以便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了会议。

万钢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科技界和政府部门

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提高宏观统筹能力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以重大战略需求为政策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在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4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340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占76%以上;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预计达66万件,比上年增长12%;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万钢强调,做好2015年科技工作要着力把握好四个方面:一要突出重大需求和问题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中高速发展和提质增效;二要深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三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和市场效益,创造新的增长点;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技创新治理和依法行政能力。

未来要重点推进以下八项任务:1、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2、构建新型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全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3、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障碍;4、加快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的部署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5、大力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速赶超引领步伐;6、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7、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8、深化科技全方位开放合作,进一步塑造国际创新合作竞争新优势。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科技管理单位负责人,科技部领导及各司局负责人,各地方科技厅局主要负责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部分高新区、创新基地负责人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1月11日)

 

王志刚谈科技创新适应经济新常态

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11日在京闭幕。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作总结讲话强调,科技界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2015年科技工作。

王志刚说,要深刻领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要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最优先的任务,以人才强和科技强推动产业强和国家强;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能。

王志刚指出,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机制存在一些不利于创新的障碍,如成果转移转化不畅、协同创新的环境尚不完善、科技评价激励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切实执行各项改革措施,同时要及时跟踪、检查、评估和调整。

王志刚表示,管好用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关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方向已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做好管理平台、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做好计划整合和实施等工作。

他也针对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改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推动区域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1月12日)